吴如明在厦门大学的学习生活非常愉快,“厦门与台北根本感觉不出两样。饮食、气候、语言都跟台湾一样,校园漂亮。同学关系非常好。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小同学一起办活动,他们叫我‘台湾大叔’,因为我喜欢讲笑话给他们听。我以前做旅游的,只要我在就有欢笑在”。
在厦门大学作研究的蔡弼凯同学也是金门人,他原来在台湾学医,现在厦大台研院读博士。谈起自己在厦大的生活,他说,跟大陆同学交往没什么障碍,我们像兄弟一样。“大陆师资相当不错。台湾师资主要是留学回来的,讲课方式比较生动活泼,不按常法。而大陆对传统文化,对知识理论要求比较扎实。”
文缘、亲缘、学缘
这些海峡对岸的学子大陆求学,感受与父辈们不同的教育氛围和文化熏陶,这段经历会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所长张文生说:“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可能会影响他的婚姻、影响他的事业、影响他将来整个的人生。这些台生在大陆求学期间,特别是大学期间正好是人生最关键的成长期,他们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使他们对大陆的认识、对大陆的理解会更加理性、更加客观。也有可能,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另一半,促成两岸的婚姻,这对两岸进一步融合是个促进。也有可能,他们在大陆学习期间,利用对大陆社会、文化的了解和所积累的人脉,利用台湾的技术、资金优势,在这里找到合作伙伴,找到了事业的突破。而对一般的学生,就算他没有两岸婚姻和事业,回台湾之后,他也还可以和大陆同学保持密切的联系。所以,两岸之间不仅仅有因为文化交流而形成的文缘,有因血脉相通而形成的亲缘,也有因一起学习将来成为同业而形成的学缘。文缘、亲缘、学缘相融相通,两岸的融合会更顺畅。”
“台湾大叔”吴如明打算把厦门作为一家人的“根据地”,儿子会留在大陆工作,而自己毕业后会和太太一起去大陆西部进行义诊,一路上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蔡弼凯博士认为大陆的发展前景好,比较理想的是留在大陆发展。还有的台生面对就业在两岸都投石问路,比较更好的发展机会,也有的会回到台湾工作。
台湾辅仁大学赛艇队在厦门参加“金桥杯”海峡两岸高校赛艇挑战赛
但大陆学历在台湾的承认问题仍然是两岸教育交流的主要瓶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台湾学生来大陆求学。学者们非常期盼在这个问题上,两岸有一种双向的、有序、长期稳定的交流模式。张文生所长说,“目前,台生回到台湾后不能考公务员,不能到公教机关任职,这对台生来大陆求学是个非常大的限制。现在马英九说采取渐进的方式承认学历,我们希望他步伐加快一些,学生才不会受到影响”。
对此,吴如明充满期待地说,台湾承认学历后,会有更多的台生前来就读,“现在一两百人,到时就会有一两千人来读,尤其是中医专业,因为台湾没得读”。而蔡博士则认为“实力比学历更重要,能力学识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