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我家对面是厦大
2009-12-04 10:22 作者:杨雨文

吴如明在厦门大学的学习生活非常愉快,“厦门与台北根本感觉不出两样。饮食、气候、语言都跟台湾一样,校园漂亮。同学关系非常好。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小同学一起办活动,他们叫我‘台湾大叔’,因为我喜欢讲笑话给他们听。我以前做旅游的,只要我在就有欢笑在”。

在厦门大学作研究的蔡弼凯同学也是金门人,他原来在台湾学医,现在厦大台研院读博士。谈起自己在厦大的生活,他说,跟大陆同学交往没什么障碍,我们像兄弟一样。“大陆师资相当不错。台湾师资主要是留学回来的,讲课方式比较生动活泼,不按常法。而大陆对传统文化,对知识理论要求比较扎实。”

文缘、亲缘、学缘

这些海峡对岸的学子大陆求学,感受与父辈们不同的教育氛围和文化熏陶,这段经历会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所长张文生说:“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可能会影响他的婚姻、影响他的事业、影响他将来整个的人生。这些台生在大陆求学期间,特别是大学期间正好是人生最关键的成长期,他们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使他们对大陆的认识、对大陆的理解会更加理性、更加客观。也有可能,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另一半,促成两岸的婚姻,这对两岸进一步融合是个促进。也有可能,他们在大陆学习期间,利用对大陆社会、文化的了解和所积累的人脉,利用台湾的技术、资金优势,在这里找到合作伙伴,找到了事业的突破。而对一般的学生,就算他没有两岸婚姻和事业,回台湾之后,他也还可以和大陆同学保持密切的联系。所以,两岸之间不仅仅有因为文化交流而形成的文缘,有因血脉相通而形成的亲缘,也有因一起学习将来成为同业而形成的学缘。文缘、亲缘、学缘相融相通,两岸的融合会更顺畅。”

“台湾大叔”吴如明打算把厦门作为一家人的“根据地”,儿子会留在大陆工作,而自己毕业后会和太太一起去大陆西部进行义诊,一路上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蔡弼凯博士认为大陆的发展前景好,比较理想的是留在大陆发展。还有的台生面对就业在两岸都投石问路,比较更好的发展机会,也有的会回到台湾工作。

 
台湾辅仁大学赛艇队在厦门参加“金桥杯”海峡两岸高校赛艇挑战赛

但大陆学历在台湾的承认问题仍然是两岸教育交流的主要瓶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台湾学生来大陆求学。学者们非常期盼在这个问题上,两岸有一种双向的、有序、长期稳定的交流模式。张文生所长说,“目前,台生回到台湾后不能考公务员,不能到公教机关任职,这对台生来大陆求学是个非常大的限制。现在马英九说采取渐进的方式承认学历,我们希望他步伐加快一些,学生才不会受到影响”。

对此,吴如明充满期待地说,台湾承认学历后,会有更多的台生前来就读,“现在一两百人,到时就会有一两千人来读,尤其是中医专业,因为台湾没得读”。而蔡博士则认为“实力比学历更重要,能力学识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页   1   2  

相关信息
· 厦金30年
· 从“小三通”到“大三通”
· 大嶝岛上的“两岸大超市”
· “金门协议”的启示
· 但愿硝烟永远散去
· 陈菲菲:从“蒋军弟兄”到“亲爱同胞”
· 春风劲吹终破冰
· 近些,更近些
· 打造厦金共同生活圈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