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但愿硝烟永远散去
2009-12-04 10:39 作者:穆亮龙 黄志清

金门解除戒严比厦门成立经济特区晚了12年,面对一水之隔的厦门灯火通明的繁荣夜景,金门终于耐不住没有灯光的漆黑夜晚。1992年11月7日,金门宣布解除戒严,实施地方自治,军民分治,还政于民。

军事管制下的金门

金门与厦门之间就是隔一条江的感觉,大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手机信号在金门都特别强。莒光楼距厦门只有大约10公里,夜晚从金门莒光楼眺望海峡对岸的厦门夜景已经成为金门的一项重要旅游项目。但是,这种两门灯火相映的景象在十几年前却是完全不可能的。当时,金门和马祖还处于台湾当局军事管制之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戒严。由于实施灯火管制,每到夜间,金门全岛都是漆黑一片。

陈水在先生是金门解严前最后一任军派县长,解除戒严后先任官派县长,后来成为金门第一位民选县长,并连任两届。先后做了11年县长的陈水在先生亲身经历了金门解除戒严前后的重大转折阶段。

陈水在先生是1991年5月1日就任军派金门县长的,当时台湾只有两个地方是军管,一个是金门,一个是马祖。“当时金门民众晚上9点以后不可以开灯,如果要开灯就必须用灯罩或者黑布罩起来,灯光不允许照到室外”。

戒严时期,金门的物资供应采取配给、管制制度,并且设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叫做物资供应处。当时,军方控制了金门日用品的供应,日用品每个月由台湾整船运到金门。金门百姓购买柴米油盐都要限量,基本生活受到很大限制。居民的出行管制也非常严格,从金门到台湾都必须要经过警方审核,审核通过后才可以发放一种金门特制的出入境许可证。

1992年11月7日,金门解除戒严的消息发布之后,金门万民欢腾。陈水在当时在县政府,“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鞭炮一串接一串,一直接着放个不停。这一天已经成了金门人欢庆的节日”。因为金门人处处受限的生活从这一天开始将一去不返,他们终于有机会使出浑身解数建设自己的家园了。

“在我接任县长之前,整个金门连一盏路灯都没有,几乎不是文明社会的样子。”在陈水在的努力下,解除戒严后,金门用了10年的时间才把整个路灯系统建设好。

和平发展势不可挡

谈到促成金门解除戒严的原因,陈水在先生认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不容忽视。“金门解严之前必须有重兵驻守,因为随时要准备打仗。但是从两岸关系解冻之后,台湾地区开放老兵到大陆探亲,一直到金门解除戒严就更加确定金门在台湾的战略位置已经不再是军事的重地了。既然不是军事重地,那就应该是一个和平的重地”。不仅如此,陈水在先生甚至还提出,应该把金门建成一个和平特区。

就在金门人思考如何将军事前哨变为和平前沿的时候,大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早已转化为行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张敦财教授说:“厦门改革开放近30年,前几年都是搞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厦门原来是战地前沿,基础设施比较少,所以用五六年时间一直搞这方面建设,后来才发展比较快一点。这个发展关键也是取决于大陆是有诚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如果没有诚意,就不会让厦门这样快速地发展。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大陆还想武力解决台湾,就不会在厦门建立经济特区了。”

此外,厦门的快速发展也让金门人企盼经济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长期研究两岸关系问题的厦门大学台研院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文生先生坚持这种观点。张副所长认为,金门同胞在两岸长期对峙中做出了很大牺牲。“金门民众目睹着厦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金门仍然像一个小镇一样,很多地方还没有开发。金门人当然也希望金门能在两岸交流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希望金厦之间能有更多的交流”。

金门的现在与未来

解除戒严之后,金门人办高粱酒厂、办企业,用企业的盈利加强社会福利。“金门婴儿从出生到托儿所、幼儿园,全部免费。小学、中学统统免交学费,还提供免费午餐。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个月可以领到6000块台币的现金。金门所有老百姓坐车、坐船全免费”。陈水在先生每次谈到金门的这些社会福利措施,都满脸的成就感。

大陆士官殷文斌在距离金门最近的角屿岛上驻守了11年,亲眼目睹了金厦海域的变化。以前单调的海面上天天看到的都是海鸥、海鸟。随着金门解严并开放旅游,海面上的船慢慢地多起来了,船只的种类也逐渐丰富。先是渔船、货船,后来客轮、游艇也出现了。给殷文斌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两岸的烟火晚会,每到春节两岸同时燃放烟火,在角屿岛刚好可以同时观看两边的烟火。

 
厦门和金门同时举行的海峡烟火晚会

金厦海域的祥和气氛,为“小三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金门在“小三通”中的独特位置,又使它在两岸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陈水在先生说,无论是到厦门或是祖国大陆其他地方做生意的台商都愿意通过“小三通”往来于金厦之间。现在金门户籍人口8万左右,但据陈水在先生估计,实际常住金门可能还不到5万人。剩下的3万人中至少有2万是台商。这些台商当年为了进出大陆方便,就把户籍设在金门。

戒严解除后,金门出现的另一个变化是驻军的大规模裁辙。当年的10万“金门大兵”,如今已经不到5000人了。当然,也有人担心减少驻军对金门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因为当年最大的消费群体消失了。但是,面对走向和谐的两岸关系和机会无限的发展前途,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唐永红博士认为,金门经济的提升不能依靠“阿兵哥”来拉动,而应该有更高层次的发展规划。“这个更高层次的规划,应该取决于台湾当局对金门发展的定位。只有在裁军的同时,不再把金门作为军事对峙的前沿阵地,而是作为两岸和平发展的平台,给金门一个新的特殊政策,给金门一个新的发展机遇,金门才会真正拥有美好的未来”。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