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专栏';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吴建民专栏
“外交无小事”与公共外交
2012-05-28 15:25 作者:吴建民

今年3月下旬,我应广东省政协的邀请,对广东公共外交协会发表了一篇有关国际形势与公共外交的讲话。会后,广东省外办的老主任黄子强问了我一个问题:谈起外交,大家都记得周总理讲的“外交无小事”。由于公共外交的开展,参加公共外交的人数在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理解“外交无小事”?

周恩来总理是当代中国外交之父,“外交无小事”是他对从事外交工作人员的重要教诲。外交工作同其他任何工作一样,当然有大事和小事之分。“外交无小事”,首先是要求参与外交工作的人员要认真去做这项工作,不能掉以轻心。

“外交无小事”的另一层含义,是细节决定成败。外交工作中,有的看起来是细节,但是影响很大。过去周恩来总理举行宴会,菜单他是要亲自过目的。菜单看起来是件小事,实际并不小。菜单中可以看出主人对客人的态度。过去,总理对邀请伊斯兰客人,中方开始提出的菜单中出现了猪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总理当年强调“外交无小事”的另一层更深的含义是,要通过外交工作,体现新中国的外交风格。新中国外交风格最重要的是平等待人。不卑不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同大国打交道,要求对方平等待人,而不能居高临下;在同小国打交道时,要充分尊重对方。周恩来总理在这方面是我们的典范,他对小国、穷国十分尊重。这种尊重,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总理的言行和举止中。总理经常讲的两句话:“客随主便,主随客便”。总理对任何大国主义的言行,是深恶痛绝的。

我认为,对“外交无小事”的上述理解,今天仍然是适用的,我们搞公共外交也不例外。

另外,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今天的形势与总理当年面临的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我们的外交舞台大大扩大了,1976年总理去世的时候,与中国的建交国仅有103国,中美还没有建交。而今天,与中国的建交国已达172国,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二,中国与世界交往的规模今非昔比。1949年到1978年,中国累计出国的人数加在一起才28万,平均每年不到1万人;而2011年,中国出境的人数高达7000万,除去赴港、澳、台的,走向世界的有近3000万人,是当年的3000倍。

第三,小外交已经变成了大外交。总理在世的时候,中国外交主要还是政治外交。我们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关系,文化交往是很有限的。今天则不然,外交变成了大外交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军事等等,参加外交的行为体也大大增多了。

第四,世界了解中国的需求大大增加了。总理在世时,当然世界也想了解中国,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当时还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国家,我们与外部世界来往很有限。而今天则不然,中国与世界已经连成了一气,高度的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如胡锦涛主席说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由于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从事公共外交时,必定要有所创新。不创新我们就很难适应今天面临的这样一个新局面。今天世界需要了解的中国是全方位的,绝不局限在政治领域。这样一来,我们的创新余地就很大了。

2006年10月,基辛格来华访问,我们一起共进早餐。当时我担任外交学院院长,请他到外交学院论坛去讲一次话。基辛格听后,想了想,然后对我说:“讲话就不必了,但是,我很愿意跟外交学院的学生进行座谈。”我问他为什么要同学生们进行座谈?他回答说:“今天,中美关系不错。但是,我不知道20年后中美关系会怎样。要预测20年后的中美关系如何,就要了解今天青年人的思想状况。”

中国正在崛起,中国向何处去?这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全方位的工作。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背口径是不行的,而是要讲自己的真实想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要人家真正信服并不容易,需要进行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当世界确信中国真的是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时候,中国崛起的阻力就会减少。公共外交在这方面是大有作为的。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