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我家对面是厦大
2009-12-04 10:22 作者:杨雨文

1985年,厦门大学迎来了第一位跨海而来的台湾学生,此后台湾学子的青春身影开始活跃在海峡的这一边。如今,每年约有200名台湾学生走进厦门的大、中、小学,成为这座美丽花园城市的“新市民”。

父子同读厦门大学

2008年8月8日,金门人吴如明、吴语农父子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他们同时接到了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父子俩都落了泪。

吴如明、吴语农父子如今在厦门大学漳州校区读中医专业。父亲吴如明今年56岁,是2008年厦门大学对台单独招生中年龄最大的报考者,儿子吴语农毕业于台北双溪中学。2008年7月,父子俩一起报考了厦大中医专业,均被成功录取,如今在同一班级学习。

谈起报考的初衷,父亲吴如明对记者说:“我是金门人,在金门看得到大陆,却触摸不到大陆,真是咫尺天涯。来厦门这边读书,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后来孩子大了,我也一直想让他来大陆读书,让他慢慢适应大陆这边的文化氛围,融入这里,因为他未来的人生和希望都在这里。”

吴如明的梦想是学中医,也希望儿子吴语农能有机会步入杏林。为了培养儿子对中医的兴趣,吴如明特意送儿子到厦大读了三个月的针灸培训班。回台湾后,吴语农决定报考厦大,而当父亲的吴如明也决定再入学堂,一圆自己多年的梦想。

父子俩被厦大录取后,吴如明将在台湾做了20多年的旅行社、酒店生意,交给哥哥打理,和儿子一起来厦门读书。吴太太也从台湾跟过来,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全心全意给父子俩当陪读。

像吴氏父子一样,近年来,选择到大陆来读书的台湾学子越来越多。

“主要是大陆的师资力量、学术水平和大学的名气吸引台湾学生前来求学”。厦大台湾研究院政治所所长张文生分析说,“大陆很多中医学校很有特色,还有一些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方面的专业对台湾学生也很有吸引力”。

除此之外,祖国大陆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不少台生抱着将来到大陆发展事业的想法来求学,为的是多交一些朋友,多了解些大陆的风土民情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现状,为将来开创事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而且,随着台商到大陆投资热潮不断升温,中小学里的台湾孩子也多了起来。许多孩子就读于大陆的台商子弟学校,也有一些台商把孩子送到普通中小学里去读书,他们希望子女能适应大陆的环境,跟大陆的小孩一起学习成长。

“家的对面是厦大”

与金门隔海相望的厦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成为很多台湾人赴大陆读书的重要选择地之一。2001年两岸“小三通”之后,厦门更是由于便捷的交通,成为金门学子大陆求学的第一选择。

金门只有中小学,上大学只能到台湾岛内。金门人到台湾上大学不仅往返交通不便,花销也大。而两岸“小三通”后,从金门坐船到厦门只有40分钟。吴如明说,现在他在厦大的学费只相当于台湾的十分之一。所以在金门人眼里,厦门大学因为离家近、费用低、生活方便成为金门学子跨海读书的首选。如今,金门人到厦门大学读书似乎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时尚风气。他们向往的厦大就在“家的对面”,他们说,“从位于金门的家看厦门,其中肯定有一片是厦大”。

厦门大学是祖国大陆最早向台湾地区招生的高校之一。1986年,厦门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成为联合招收台湾学生的高校。2003年,厦门大学成为福建省可对台实行单独招生的8所高校之一,也是迄今唯一一所对台单招的全国重点大学。

厦大从2000年至2007年累计招收台生338人,年度招生名额从2000年19名增长至2007年66名。2008年,厦门大学在校台生共322人,涵盖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层次,分布在医学、经济、管理、法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人文、新闻等专业和台湾研究院,其中医学院、经济学院的台生最多,他们中大约有五分之一都是来自金门的。2008年,厦大对台单招的专业除原有的中医学专业外,又增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和新闻传播学两个专业。当年就有105名台生报考厦大,这是厦大实行对台单招后,人数最多的一次。

这些台生中,除个人意愿、家庭鼓励外,近几年当地教育惠台政策的实施也是吸引他们来就读的重要因素之一。

 
73岁的熊润珍(左一)在台湾长期从事儿童教育工作,2004年她在澳门参加港澳台考生的入学考试,成为厦门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最年长的硕士研究生
 

凡是在福建省的金门籍学生和现在在金门就读的金门籍学生,只要考取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大专以上普通高等院校,都可以领取到一份由厦门市金门同胞联谊会发放的奖学金。

厦门大学对台生就读也有很多优惠政策。厦门大学曾主管台生工作的刘老师介绍,在学分制方面,台生各科达到及格就可以毕业。在学费方面,过去台生学费比大陆生贵一倍,从2003年起台生享受与大陆生同等学费。在年龄限制上对台生也较为宽松。在住宿方面,台生可选择单独住,也可与大陆生合住。此外,台生可免修政治课,可不参加军训,回台湾服兵役期间厦门大学予以保留学籍,允许服完兵役后继续完成学业。

厦门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的王老师补充说,“针对学习基础较弱的台生,学校组织大陆优秀学生开展‘结对子’活动,互帮互学。学校还加强校际间的台生交流,组织台生和其他高校的台生一起交流学习经验,进行联谊活动”。在教育部“台湾学生奖学金”基础上,厦门大学专门为台生设立“翔鹭奖学金”,台生年度奖学金的奖励比例已占到台生总数的60%左右。



1   2   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厦金30年
· 从“小三通”到“大三通”
· 大嶝岛上的“两岸大超市”
· “金门协议”的启示
· 但愿硝烟永远散去
· 陈菲菲:从“蒋军弟兄”到“亲爱同胞”
· 春风劲吹终破冰
· 近些,更近些
· 打造厦金共同生活圈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