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健康管理似乎和《黄帝内经》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不谋而合。
黄建始:的确。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已经孕育着“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思想。1800多年前的医学家华佗也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与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思路吻合。西方古代医学文献中同样也蕴藏着健康管理的思想。20世纪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把生物医学推进到一个新高峰,以疾病为中心、以药物和手术为主要诊治手段的模式基本取代了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的传统健康维护模式。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老龄化、急性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负担及环境恶化等开始导致医疗卫生需求不断增长,医疗费用的持续上升无法遏制,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以疾病为中心的诊治模式应对不了21世纪的新挑战。上世纪70年代,健康领域的科学家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大健康”医学模式,认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基因特性都会对决定个人健康的生物学和行为学因素产生影响。这是目前最先进的医学模式,也是健康管理的理论出发点。在这一医学模式中经验医学的宝贵财富再次受到重视。
杭州百年药房向市民免费派送具有药膳功效的腊八粥
今日中国:现代的健康管理与经验医学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有哪些不同?
黄建始:现代的健康管理具有4个特点。首先是标准化。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产品都涉及健康信息。没有健康信息的标准化,就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可靠和科学性;第二是量化。科学量化是衡量是否是真正的健康管理的一个试金石。因为只有科学的量化,才能满足科学“可重复性”的要求,才能科学可靠,经得起科学和实践的检验;第三是个体化。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没有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的个体化,就没有针对性,就不能充分地调动个体和群体的积极性,就达不到最大的健康效果;最后是系统化。真正的健康管理服务一定是系统化、标准化的,其背后一定有一个高效、可靠、及时的健康信息支持系统。
今日中国:健康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黄建始:健康管理的核心是健康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我们每个人都是相对健康的。因此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健康风险因素,抽烟、熬夜、酗酒、肥胖等。肥胖和抽烟都和几十种病有关。熬夜到晚上12点钟之后打乱了正常的内分泌系统功能。找到健康风险因素,排除了,就可以保持健康。明白了道理,掌握了技术,谁都可以做。
今日中国:健康管理完全是一种个人行为吗?
黄建始:在健康管理的发源地美国,从政府到社区,从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机构,健康管理组织到雇主、员工,从病人到医务人员,人人参与健康管理。美国政府制定了全国健康管理计划--“健康人民”。这个计划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叫作“健康人民2010”。主要目标是: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和消除健康差距。微观上,企业和学术界则更关注健康和生产效率管理,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今日中国:您能否从健康管理的角度为读者提供一些关于健康的建议?
黄建始:第一,要想健康只能靠自己,靠谁都靠不住。不要迷信医学高科技,它对人类的健康长寿贡献并不大;第二,健康投资是你个人自我健康管理的最佳选择。健康投资的重点是十五个字:管好嘴(吃)、用好腿(锻炼)、不抽烟、少喝酒、好心态;第三,健康投资的精髓是“健康在我心中”。健康投资需要自制力,需要从培养好习惯做起,比如锻炼、戒烟。而要每天保持坚定的自制力又谈何容易!
今日中国:目前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如何?
黄建始:2001年,国内首家健康管理公司注册。同年,中国医师协会成立医师健康管理和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截至2008年8月,中国至少有5744家健康管理相关机构。其中体检中心占健康管理相关机构总数的64.5%。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健康管理机构以平均每年52%的速度增长。这些机构分布在全国23个省、4个直辖市和4个自治区。其中北京市数量最多,约占全国总数量的1/10,其次是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和上海市。
2005年,国家公布健康管理师这一新职业。2007年,全国已经有至少几百名国家认可的健康管理师,并且越多越多的人正在接受健康管理师的培训。他们大部分都具有医学背景,分布在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健康管理咨询公司、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