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虽然不像西方人那样,认为身体是神的殿宇,但也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的观念。从今天那些养生专家们从故纸堆中挖出的浩如烟海的皇家或民间养生秘方可以想见,古人对于养生的热衷。但仍然很难想象五禽戏、易筋经的风靡能否达到今天保健品热或者保健图书热的火爆程度,毕竟古人缺少实力雄厚的策划班底、没有发达的媒体……很难说清,我们的亚健康状态是被广告和媒体制造出来的,还是真实的健康状况。如果真如专家所言,上了年纪后健康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是正常现象,我们还会觉得自己那么不健康吗?
然而,看到那些在公共健身器材上奋力运动的老年人、那些生活质量并不高却每日坚持服用价格不菲的保健品的人们、那些不断被各种“亚健康症状”困扰的中年人……养生对于他们难道只是追逐媒体制造的一个潮流吗?除去打鸡血、甩手疗法、红茶菌、醋蛋这些民间养生偏方热,第一个真正带来巨大商业利益的养生热潮应该是保健品热。保健品兴起于二十余年前,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有些可支配的闲钱的时候。而养生图书热似乎是商家寻找到的健康产业的又一个卖点。养生图书热兴起之时,正是国家不断加强对保健品行业管理的时期。2008年保健品行业因被纳入卫生部的管理范畴,而进入了发展的拐点。而此时,我们已经开始在出版商的帮助下修炼不生病的智慧了。商家的着眼点无外乎迎合百姓的健康需求,获得自身的利益。
百姓对于健康的需求,一方面出自获得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的心理;另一方面也与目前中国仍然没有完善的医疗保健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中国的状况是,20%的人占有70%的医疗资源,许多百姓面临着看不起病的实际问题。对于高额医疗费用的担忧,应该是民间预防医学热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全民养生热
至于中医成为百姓养生的首选自然如同中医专家孔令谦所言是因为它“简单便宜、有疗效”。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公共卫生专家黄建始教授所说的,由于业界没能满足百姓在健康方面的需求,百姓只能翻出老祖宗的家底了。然而,古人的智慧真的能够解决当代人的健康问题吗?中医能够借力养生热发扬光大吗?会不会被断章取义而与其本义渐行渐远?道教作为唯一的本土宗教会因为其独有的养生体系升温吗?一切还不得而知。
已经明确的是,养生的意义绝不仅止于“看病不求人”那么简单,也不是各种中式偏方所能解决的。养生是每个普通百姓的需要,更是中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992年联合国《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原则是:“人是可持续发展关注的中心。人人有权在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条件下享受健康并有产出的生活。”然而,“今天我们面临的现实是:30年的健康资源积累差不多用完了;新的健康资源已经大大透支了;中国GDP的增加赶不上健康需求的增加;中国的健康资源并没有好好地投资和管理;现有的健康资源自生自灭的状况支持不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黄建始教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