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您认为目前中医养生热兴起的原因何在?
黄建始:中医养生热的兴起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SARS危机唤醒了中国人的健康意识。中国在改革的前20年解决了温饱问题,‘命’变得值钱了;二是重技术、轻科学的风气,使得学术界没能为百姓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百姓只好拿老祖宗的东西来满足自身的健康需求。
今日中国:您有17年在美国和加拿大求学和工作的经历,在西方是否也存在和中医类似的养生方法呢?
黄建始:医学模式的发展经历了“神道医学”、经验医学、生物医学模式和多因多病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新医学模式等四个阶段。在19世纪之前,经验医学曾经统治了医学界长达2000年。大约在2400年前,大型传世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成书,它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本书认为,疾病是因为人体的阴阳失衡所致。大约在相同的时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首开经验医学之先,认为疾病是体液失衡所致。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东西方的经验医学惊人的相似,它们都没有有针对性的、立竿见影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只能强调通过饮食调理、按摩、锻炼、养生等自然途径来促进康复。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中医得到了更好的保存。
健身气功五禽戏
今日中国:您认为中医的智慧能够解决现代人的健康问题吗?
黄建始:经验医学对于疾病的认识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它对疾病的描述通常具有不可测量性,例如,“上火”就很难用准确的数据测量出来。在治疗方法上,同样不具备生物医学的可测量性,只是采用笼统的“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等来指导治疗。而且,经验医学的治疗不具有普适性,通常是“对你灵,对我不一定灵”。因此,光靠中医来解决健康问题是不够的。而且,我们还面临着目前假中医太多,分不清良莠的巨大挑战,假中医太容易骗人了。
今日中国:您如何评价当下流行的以传统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养生书籍呢?
黄建始:目前的养生书籍存在很大的误导,某种程度上威胁着中国人民的健康。有些书提出“求医不如求自己”的观点。如果是大病,怎么能说是求医不如求自己呢?至于说小病求医不如求自己,也太绝对了。这类书中提供的养生方法也通常不够系统和全面,或是鱼目混珠。例如,告诉读者“喝酒保护心脏”,却没有交代“喝酒损害肝脏”,况且,总体而言喝酒是有害健康的。把具有针对性的养生方法作为普适性的方法介绍给读者,而方法本身又没有错,错的只能是读者,最终成为占卜术中“父在母先死”的把戏。
今日中国:那些运用西方健康理念的书籍呢?
黄建始:这类书籍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读者。其实,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这类书籍的关键是让百姓学会自己管理健康,就是所谓的“授之以渔”。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不做“医盲”。你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医学常识,知道容易得病的危险因素,那么甲型流感来的时候,你才会懂得如何预防,懂得避免被传染,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健康,这才是最好的疫苗。一个人的健康不是光靠医生、药品决定的,而更大程度上是靠你自己。
健康管理师学员在中医药大学培训
今日中国:这就是您倡导的“健康管理”的理念吧?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黄建始:上了年纪后,每个人的健康都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容易疲劳、抵抗力下降也是正常的。医学研究已经发现,在人群中80%的人群基本上是健康的,20%的人群是有病的。而这20%有病的人,只有1%是具有严重疾病的,还有19%是慢性病。我们不能保证自己永远健康,大家应该做的是尊重科学,按照科学的方法,通过健康管理来达到健康,不要被一些不科学的概念所误导。
健康管理就是对个人和人群的各种健康危险和健康保护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需要首先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然后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生活方式,请专业人员(如健康管理师)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知道自己面临哪些健康隐患,然后获取健康指导。从而把身体中隐藏的危险因素去掉,或者小病恢复、大病不要恶化。这就是健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