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专题之一:养生背后的意识形态
2009-11-03 09:45 作者:陈四

数据表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贡献了28%,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贡献了3%,而其余69%全部来自劳动力的贡献。建国以来,我们积累了丰厚的健康资源。从1949年到1981年,国民的平均期望寿命从35岁上升到67.9岁,提高将近33岁,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1983年时,中国的医疗保障几乎覆盖所有的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而且,中国基本上有效控制了疟疾等主要传染病。

 
 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健康方面的挑战

然而,在健康方面,国人并没有享受到经济起飞的成就。中国的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不到中等收入国家卫生支出的1/2,约为高收入国家卫生支出的1/58。而且,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健康方面的挑战。中国人健康状况改善的速度在下降,平均期望寿命的提高速度,低于周边国家;健康的不公平问题突出。首先是中国面临着“未富先老”以及将全球最大的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优势的挑战;其次,国人受到新传染病不断出现、已控制的传染病卷土重来、慢性疾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的健康威胁。目前,中国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居世界第2;乙肝患者数占世界的1/3;艾滋病感染人数在迅速增加。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全国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病例数达到2.6亿。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近1000万例慢性病病例。同时,黄建始教授认为“城市化过程将放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威胁作用”。根据发展战略,中国城市化率将从1999年的30.9%增长到2025年的55%。城市人口从1999年的3.9亿增加到2025年的8.3亿-8.7亿。

世界银行预测,中国每年因肿瘤患者造成的损失是1432亿元,2020年将达到6万亿人民币,占当时GDP的24.4%;肝炎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为3600亿;艾滋病如果按现行的增长速度感染,到2010年将使得2400万-3000万的人口致贫。

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已经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008年卫生部正式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卫生部部长陈竺说,这一战略的基本目标是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适当的卫生策略,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根据这一规划,201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将初步建成;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已趋完善,国人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将得到充分保障,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中国百姓的养生热情将被融入到这个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健康中国”行动中。



   上一页   1   2  

相关信息
· 中国式养生
· 老祖宗传下来的百宝箱
· 专题之二:“养生热潮”下的中医景观
· 专题之三:孔令谦:若要养生,先别伤身
· 专题之四:道家养生是养生命
· 专题之五:李斌:太极讲的是“道”
· 专题之六:温长路:健康科普是全社会的责任
· 专题之七:黄建始:十年后, 健康管理将会成为主流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