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进行时:
郑楚光:节能减排压力虽大,但成效显著
2011-03-11 10:32 作者:本刊记者 张学英

3月10日,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郑楚光在接受《今日中国》记者专访时表示:“不仅在中国,从世界范围来看,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在相当长时间很难改变。寻找更为清洁的煤炭利用方式,减少向大气层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已经成为人类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出路,中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9.0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4.29%,减排二氧化碳14.25亿吨。“虽然我们总的排放量依然很高,但一直在积极努力,尤其在节能减排方面,我们成效显著。中国安装运营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规模世界领先,已经拥有22台套1000MW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在建71台套。”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是现有发电技术中最先进、效率最高的技术,具有煤耗低、环保性能好、技术含量高的特点,节煤是超超临界技术的最大优势。

据郑楚光介绍,目前超超临界机组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中国也位居世界前列,设备还出口至国外。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是清洁煤发电技术的一种,清洁煤发电技术中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技术也是先进技术之一。IGCC有着“世界上最洁净燃煤技术”的美誉,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清洁煤技术,它在燃烧前先去除烟气中的污染物,常规污染少,效率高,还有利于综合利用煤炭资源,能同时生产甲醇、尿素等化工产品等等。

“中国已经有多个IGCC发电厂项目在建,特别是天津华能的两个在建项目,其中一个明年将投产运营。”郑楚光表示。

与碳排放相比,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目前在国际上被视作减缓气候变暖的一种选择方案。碳捕获与封存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并深埋于地下的一种技术。技术包括二氧化碳捕集、运输以及封存三个环节,它可以使单位发电碳排放减少85%-90%。

郑楚光表示,目前上海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燃烧电厂碳捕获项目--华能石洞口电厂,年捕获二氧化碳10万吨,此前,华能在北京已经建造年捕获3000吨二氧化碳的热电厂,且实现了CO2的资源化利用。“华能的两个项目是中国碳捕获方面比较成功的先例,对中国碳捕获领域的设计和工程经验积累、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都有重要意义。这两个项目的成功运行,表明在碳捕获技术方面,一定程度上处于国际领先的位置。”

作为中国“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郑楚光参与了中石油吉林油田的碳封存项目。他表示,该项目为国家“973”重点项目之一,主要是利用二氧化碳把藏匿于地底下岩石孔隙中的石油挤压出来以增加石油产量,达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即EOR)。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也将采用该技术。

中国第一大煤炭企业--神华集团2010年在鄂尔多斯开建的项目采用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流程捕获与封存二氧化碳的技术,包括捕集、运输及封存,也是亚洲最大规模把二氧化碳封存在咸水层的项目。

郑楚光表示:“碳从捕获到封存的成本非常高,尤其是封存的技术难道大,可靠性也还都在探索中。但既然要遏制全球变暖,也要付出代价。”

现在,郑楚光的另一个身份是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清洁煤技术联盟的中方联盟主任。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是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访华时,由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筹备组建,以促进双方务实开展清洁能源合作,共同应对能源、环境、气候问题带来的挑战。2011年1月,在胡锦涛主席访美之际,该中心同时启动了联合研究计划,决定在清洁煤、清洁汽车以及建筑能效技术等三个优先领域分别组建超豪华研究阵容,成立三个产学研联盟,开展合作研究。

其中清洁煤技术联盟的牵头单位落在华中科技大学。据郑楚光介绍,该联盟将实施首个为期五年的工作计划,重点组织包括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在内的清洁煤技术研究,研究任务涵盖从煤炭的清洁发电、清洁转化、新型低成本碳捕集技术到地质封存与应用研究等多个方向。

“中美双方都希望把联合研究中心作为中美科技合作的一个样板。”郑楚光表示,就在两会前,清洁煤技术联盟中美双方已经召开了第一次联席会议,项目酝酿和对接已经开始,3月15日前后,中美合作的具体计划将会出台。

今日中国微博看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