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进行时:
未来五年里外企的中国机遇
2011-03-09 16:28 作者:本刊记者 李五洲 安薪竹

改革开放后,已经在华耕耘30余载的外资企业,给中国带来的资金、技术和理念,对中国经济的起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应该说现在珠三角、长三角的很多企业,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很大一部分是他们的投资。现在的中国外贸顺差不仅有很大一块,成千上万从农村涌入城市的劳动者增加了收入也要部分归功于他们。

从近年逐步取消了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到今年3月又开始实行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关于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言论时有传出。那么,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命运到底如何呢?

改为“两会”正在讨论的中国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再一次为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中国不会忘记为中国经济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外资企业,中国也不会改变让中国实力迅速增长的对外开放政策,今后中国将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各国资本共享繁荣发展。

外资企业不是新机遇的旁观者,而且重要参与者--据中国欧盟商会称, 中国国家发改委在制订用于指导2011年至2015年国家发展工作的“十二五”规划时第一次征求了外资企业的意见。也就是说“十二五”规划里反映了外企的利益,外企在中国将迎来新一波的机遇。

重点扶持行业向外资发出邀请

尽管过去5年中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中国已经成为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未来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的挑战非常严峻,所以“十二五”规划特别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将重点扶持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而在这些行业,中国已经向外企发出了邀请。陈德铭日前表示,商务部将尽快与发改委共同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同时要鼓励国际资本向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以及中西部地区投资。

基于中国政府2020年实现单位GDP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40%-45%的承诺,以及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的目标,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孙洪波认为,拥有先进新能源技术、生物能源技术的欧美、甚至包括拉美的巴西、阿根廷,在中国都有合作、投资机会。

而在医药行业,“我们相信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也必将成为中国医药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 (RDPAC)总裁刘贞贤先生指出。在“十一五“期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医改的实施以及居民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RDPAC成员公司在华发展迅速。截止到目前为止,RDPAC37家会员公司中70%以上在中国设立了49家生产厂、19个研发中心。将来,研发中心的建设逐步成为我会会员公司在华的投资重点。“如果中国的投资环境能够进一步改善,我们相信投资的增幅和速度会不断加大。” 刘贞贤说。

中国首任驻世贸组织大使孙振宇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未来5年外资在中国的机遇很多,外国投资商的合作潜力还是非常大的”。他说,在利用外资方面,中国已有明确的产业导向,实际上,外资可以从提升技术含量、附加值等方面来选择投资的领域,当然还有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除环保方面,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服务行业方面都有很多的合作空间。”孙振宇说。

“十二五”规划同时也向外企明确发出了邀请:邀请外资申请由中国政府出资的科研项目,邀请外资参与我国技术示范项目。而此前已有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资助一些国外的高端设计人才到中国设立设计研发中心,比如说浙江将成立一些鞋帽箱包的研发设计中心,广东一些地方也形成了木质家具的研发中心。这样的两端延伸,形成一条微笑曲线的做法,有助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

巨大的消费市场等待外企开掘

当前,中国城市化率45%,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13亿中国人,手机用户7亿、互联网用户3亿、宽带用户1亿,中国将建成比美国大4倍、比欧洲大3倍的社保和医保系统……巨大的市场隐含着巨大的商机。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在一系列消费促进政策的作用下,最近5年,每年的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都是2位数,最低的是2009年的15.5%,最高的是2008年的22.7%,2010年同比增长了18%,总额约合2.4万亿美元(据国家统计局)。此次“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扩大内需的方针,特别是增加居民的消费是中国政府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战略决策,加上近年出台的免除农业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标准、补贴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措施,使中国未来的市场更被看好。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王受文表示,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均GDP可能会超过5000美元。“在这样一个阶段,中国将进入汽车、住房、投资等耐用消费品和投资性消费的快速发展期,居民对消费的需求也将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注重品牌。国外质优知名的消费品在中国市场有非常大的发展机会”。 无疑,如果外企能融入这一进程,将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

事实上,外企早已开始了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为抢占中国份额纷纷在华建厂,预计到2011年底,中国车企产能将超过2000万辆。

近两年时间里拉动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销售的政府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里面不乏三星、夏普、LG、三洋、惠普等国际品牌的身影。

在渠道方面,家乐福、易初莲花等现代卖场渠道向低线城市发展,每年增长的数量达到10%左右。未来3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现代通路伸向低线城市。

对于金融保险业来讲也有机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英合资保险公司的管理人员说,目前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期间,“十二五”规划提出调整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在全民收入中的比重,会对保险行业在内服务业产生更多需求。“中国的市场潜力比较大,正在稳定增长,我们非常重视资本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打算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他说。

更加完善的法制环境让外企后顾无忧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法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已经形成,为外资提供了完善的法制环境。尤其是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的十年里,按照入世承诺,进行了涉及到3000多个法律法规的修改工作,中国学习运用国际贸易规则,建立可预见的对外贸易制度,并将世贸组织的非歧视、透明度和公平竞争等原则用到了中国的经济制度中去,使社会更加重视市场意识、法治精神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

逐步取消外企的超国民待遇,把外企和本土企业放在同等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更加显示法制环境的成熟与日趋公正。

今年“两会”期间开始实行的外资并购的安全审查制度,不仅不是对外资企业的排斥,而是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只有兼顾到国家经济的安全、兼顾到一些规则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开放才能是健康、持续的。

针对外资企业呼声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中国加强了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专项打击行动。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3月,商务部会同20多个部门联合采取行动,收到了比较大的成效。

无疑,外企在中国的合法经营已经拥有更完善的法制环境,必将得到法律更加公正保护。

今日中国微博看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