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进行时: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粮价·房价·油价·汇价”走势
2011-03-05 15:06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 李延霞 张辛欣 刘羊旸 郑晓奕)价格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作为“百价之基”的粮价、事关“安居之梦”的房价、备受“涨多跌少”质疑的油价以及承载巨大国际压力的汇价会有怎样的表现?部分代表委员和一些专家结合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政策信号,分析了四大价格的走势。

粮价稳定可期,但需未雨绸缪

在全球粮食主产区发生极端天气、粮食需求高涨以及投机炒作等因素的交织影响下,2010年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主要产品价格走出了耀眼的牛市行情。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粮食市场也未能独善其身,小麦、玉米、水稻等轮番涨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确保农产品供给,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到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到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着墨颇多。

“这些措施非常有针对性,表明了国家促进粮食生产、保粮价、稳物价的决心。” 山西农业大学校长董常生代表表示,由于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总体供需稳定,

再加上国家的政策支持,今年国内粮价不会有大的波动,将为稳定物价提供基础支撑。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重视,将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对确保粮食安全和粮价稳定非常重要。”他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表示,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措施的推出,有益于提高农民抗灾和种粮的积极性。“尽管粮食主产区遭遇旱情,但充裕的粮食库存和抗灾成效的显现,今年粮食价格将呈温和可控态势。

但也有专家指出,目前国际粮价持续上涨的传导效应可能会加剧国内粮价的上涨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由于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必须加强监管,防止炒家拿旱灾当题材大肆炒作,放大减产预期,加剧粮价波动。

房价:“双轨”供给力促理性回归

在高房价渐成中国城市生活“不可承受之重”之际,政府自去年以来连续出台了多项稳定房价的措施。在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下,主要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有所遏制,但是距离公众期待的“降房价”依然遥远。

对于今年的房价走势判断,不少代表委员都出言谨慎。他们指出,调控房价的困难之源,主要在于有效供给不足、投资需求过旺以及调控的长效机制不完善,“这些都是多年积累的问题,需要时间来解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重点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调整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这些措施释放出政府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的强烈信号。大量保障性住房的投放,尤其是限价房,将对整体房价产生较大杀伤力,关键在于落实、监督。”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郭松海委员表示。

“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的同时,增加保障房建设,在需求端做减法,在供给端做加法,有利于市场供需平衡。”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今后我国的住房供应结构将呈多元化、多层次特点,“双轨制”的住房格局是可以确定的。“如果这些政策能够持续实施落实的话,‘十二五’期间房地产市场回归健康理性的轨道是有希望的。”

1   2   下一页  

今日中国微博看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