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进行时:
代表委员把脉2011年四大价格迷局
2011-03-02 16:19

让广大投资者无法理解的是,当去年中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雄居前列时,中国股指却以14%的跌幅,排在身陷欧债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之后,位列全球倒数第三;当一些基本面良好的公司股票走势平平萎靡不振时,一些“妖股”却疯狂上涨,走势让人难以琢磨。2011年的中国股票价格,能不能真实体现经济冷暖?能不能走得靠谱点儿?

“在货币收紧的大背景下,新股发行速度不作调整,这是股市不振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国政协委员于宁认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询价制度,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尽快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制度。

针对一些上市公司的“融资饥渴症”等严重深层次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经管学院毛蕴诗认为,中国股市需要管理层精心呵护,应把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股市不能变成少数人圈钱的赌场。

国家发改委2月20日零时起进行了年内首次油价调整,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350元,涨幅为4.5%。事实上,去年以来,在资源价格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在一些地区,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气价、水价、电价、油价等价格相继调整。今年资源价格走势会不会“逢调必涨”?

王海波委员认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价格处于扭曲之中,价格调整不可避免,但资源价格改革所引起的价格上调,不能成为垄断企业牟利的借口和盛宴。

“价格调整是为了能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但调到什么时候是个头?资源生产企业会不会调价调上瘾?谁来遏制他们的调价冲动?”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董事局主席常德传连连追问。

“应建立制度,对相关行业实行成本公开,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监管,避免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从价格改革中牟取超额利润,不能让调价变得没完没了。”王海波委员建议。

蔡继明委员认为,在进行资源价格调整的同时,应同步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或补偿机制,保证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不会恶化。

(来源:新华网)

 

   上一页   1   2  

今日中国微博看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