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公共交通建设始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时,只有7条公交线路。50年代末引进了捷克生产的斯柯达作为公共汽车,后来的国产公共汽车也和斯柯达很类似,平头,前后两个车门,气动控制,但车体较小,为了多拉乘客,有的线路还加挂了拖车。
60年代初,因为汽油紧张,公交车车顶上都有个为汽车提供燃料的大煤包,车也经常抛锚,需要乘客下车帮助推车,直到汽车发动起来。由于公交资源有限,在上下班高峰时间,公交车十分拥挤。1956年,中国第一辆无轨电车试制成功,到现在北京无轨电车仍拥有15条线路。
2009年是北京地铁1号线——中国的首条地铁开通运营40周年,上海、广州地铁建设发展20周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国产化10周年。直到2000年前,中国只有北京、上海和广州拥有城市轨道交通,但目前天津、长春、大连、重庆、武汉、深圳、南京等城市也都已开通轨道交通,截至2008年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775.6公里。近10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达80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内地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25个城市正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总规划里程超过5000公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将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从目前情况看,城市轨道交通已经体现出了比常规公交更高的运输效率,在缓解交通拥堵、节约土地资源、引导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土地开发等方面具有巨大作用。”
已有230多个城市开辟了公交专用道(路),但中国公交出行分担率仅占城市居民总出行量的10%-25%
2009年北京市政府预定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为38%,与发达国家大都市60%到80%的比例仍有很大的差距。尽管目前,北京有公共汽车2万多辆,地铁在运线路8条、运营里程200公里,但每逢高峰时间,北京的公共交通仍然拥挤——这个城市发展得太快了。
随着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带来的交通拥堵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自行车出行的优势再次被关注。住房和城市建设部的官员称,中国保留“自行车王国”的称号很重要,建设部坚决反对限制使用自行车道的做法。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王凤和表示,目前北京、上海、杭州、郑州、济南、武汉、常州、三亚等八个城市正在兴建或筹建自行车交通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