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专题之四:一汽:“汽车长子”承载的中国梦
2009-10-12 14:56 作者:张曼

今年77岁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一汽或一汽,前身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退休工人于丰年的新任务,是给来访的记者们讲他和一汽的故事。尽管同样的情节已经反复讲述过很多次,于老还是很快就愉悦地沉浸在回忆中。

运送过建厂时生产汽车的苏联机床,开过第一批下线的解放卡车,在红旗车里接受过建国十周年的检阅,退休后又为厂里给全国各地输送汽车,于丰年几乎见证了一汽的整个发展历程。如今,距离他进厂的1954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而这正是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的50余年。

共和国的“汽车长子”

“一汽1953年开始建厂,我是1954年来的。那会儿这里是稻田地、坟地,厂房宿舍什么的都没有,只有一些小窝棚。”于丰年回忆道。

事实上,一汽建厂从建国伊始就开始酝酿了。1949年,毛泽东出访苏联时对随行人员说:“我们也要有像斯大林汽车厂这样的大工厂。”彼时,开国大典的礼炮才刚刚鸣响,新中国百废待兴。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随后在北京成立,一汽被列为国家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53-1957)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毛泽东亲自签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汽车厂的指示》,并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1个大字。

1953年7月15日,万名建设者汇聚到了长春西南郊,在这片侵华日军留下的细菌工厂废墟上,开启了中国的汽车征程。

当时在哈尔滨一家建筑公司开车的于丰年,偶然在报纸上读到了汽车厂招聘的消息,动身前去应聘,从此和一汽结下不解之缘。于丰年和同事们的工作是从车站往厂区拉机床。冬天时,长春的气温在摄氏零下30度左右,宿舍没有暖气,只有一个小煤炉,只好蜷着身子睡觉;食堂只有用棍子支起来的简易饭桌,没有板凳,只能站着吃饭……

“早上8点上班,我们5点就起来,用炭火烤汽车,把发动机烤热了,油烤化了,变速箱什么的都烤化了,发动车之后再吃饭,吃完饭按时赶到工作点。”他说,“苦是非常苦,但是大家劲头都很足,不知哪来的那股劲。”

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一汽驶下装配线,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一汽,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名副其实的“长子”。

“大伙都很想看见中国车”

“50岁的老司机我笑脸儿扬,拉起了那个手风琴咱们唠唠家常;想当年我十八就学会开汽车,摆弄那外国车呀我是个老内行;可就是没见过中国车啥模样,盼星星盼月亮啊盼得这国产汽车真就出了厂……”《五十岁的老司机》这首歌,在“解放”刚下线的那个年代里曾经风靡全国。

 
    长春市各界群众欢庆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

1956年,第一批12辆解放汽车下线,厂里挑选司机开着解放车载着劳模们去省市政府报捷,于丰年被幸运选中。在12位司机里面,24岁的他是最小的一个。车队打头的司机马国范,当时已经五十余岁了,正是《五十岁的老司机》那首歌描述的人物原型。于丰年说,这首歌很是贴近大家的心思,“真的就是盼星星盼月亮那样,大伙都很想看见中国车”。



1   2   3   下一页  

相关信息
· 感知中国六十年
· 了解中国的方式
· 专题之一:我这六十年
· 专题之二:两岸寻亲60年:一个关于重聚的梦
· 专题之三: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
· 专题之五:自行车王国升级
· 专题之六:中国模式日益引起关注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