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专题之五:自行车王国升级
2009-10-12 15:11 作者:乌那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带来中国汽车行业的井喷式增长。自2006年起,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同时还是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与加入WTO时的预测相反,国产车占据了中国轿车市场95%的份额。吉利、华晨、奇瑞、上汽、长城等自主品牌,也开始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6467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达1947万辆。

 
2008年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达4173万辆,北京每天新增长的私人汽车就达1000辆

中国汽车保有量较改革开放初期已经增长了35倍多,北京每天新增长的汽车就达1000多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的观点,目前中国整体汽车消费水平还不高,每千人拥有不到50辆汽车,而全球平均水平为120辆,美国为750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然而,由于道路趋于饱和,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在特大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时速已由80年代的三四十公里左右,下降到现在的不足20公里。据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介绍,北京市干道平均车速比10年前降低约50%,市区183个主要路口中,严重阻塞的达60%。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2007年的测算,北京因堵车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46亿元人民币,全国每年因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700亿元人民币。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欧阳明教授预测,尽管中国人均汽车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但其年耗油量却已接近全国成品油总量的60%。按目前的增长速度和油耗水平,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5亿辆,年耗油将突破2.5亿吨。巨大的市场需求与能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指出,中国的客观资源与环境决定,私家车不能成为交通主流。

出行难、行路难、交通时间成本不断增加,成为城市面临的最大问题,住房和城市建设部的一位负责人警告:“如果再不采取断然措施,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对道路资源使用合理调控,某些城市的交通陷入瘫痪将指日可待。”

公共交通的变迁

两年前,北京对公共交通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由政府补贴公共交通事业。北京一半以上的线路乘一次车只需要0.2元(学生)或0.4元,一些线路的票价比30年前还便宜;全市600多条公共公交线路实行刷卡付费;而且,65岁以上老人乘坐公共汽车免费;乘坐地铁的价格也由原来的3元降低到2元。2007年,北京市政府实施公共交通票价优惠补贴了41.5亿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信息
· 了解中国的方式
· 感知中国六十年
· 专题之一:我这六十年
· 专题之二:两岸寻亲60年:一个关于重聚的梦
· 专题之三: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
· 专题之四:一汽:“汽车长子”承载的中国梦
· 专题之六:中国模式日益引起关注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