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一汽的合作机会正是来自于德国人,1988年德国奥迪公司授权一汽生产奥迪100。
1991年2月8日,一汽-大众公司成立。5年后,这个公司就形成了年产15万辆轿车、27万台发动机和18万台传动器的生产能力。
1995年,当奥迪车的国产化率达到62%时,一汽随即调整了产品结构,将主导产品换成了新一代的“小红旗”。
在发展轿车方面,一汽自称走的是“两条路”,一边合资、合作发展,一边自主开发、联合开发。
但其实,在合资引进的步调里,一汽已经失去了领先的优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汽车产业就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合资引进浪潮,其中包括北京吉普、广州标致和上海大众等第一批汽车合资企业。上世纪90年代之后,合资引进的浪潮再一次掀起,汽车合资企业纷纷成立,遍布长春、北京、武汉、上海、广州等地。
合资引进彻底改变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落后状态,成了自主开发的基石。不少本土汽车企业,正是借着合资引进的“东风”,逐渐发展壮大。曾连续五年蝉联国内轿车出口冠军的奇瑞汽车,正是通过以我为主、联合开发等方式,逐步掌握开发技术和流程,在自主研发方面形成了体系。
合资浪潮之后,自主创新再次成为中国人对本土汽车产业的诉求。而近些年在自主创新的征程上并不出色的一汽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中国一汽集团第一次完全以自主品牌亮相,解放、红旗、夏利、奔腾四大系列自主品牌出现在展台上,而像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这样的合资车型首次没有出现在一汽的展台上。
一汽在每一届车展上都有新产品亮相
在一汽内部,自主品牌的发展已经被称为“最核心的事业”,他们想“力争用三年时间,使自主战线经营面貌明显改观,使自主产品竞争力明显改观。到2010年自主销量达到100万辆,2012年自主销量150万辆。实现汽车总销量和自主汽车总销量两个国内第一”。一汽掌门人徐建一曾表示,这次是背水一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