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专题之五:活跃的“温州家长”
2009-09-10 16:13 作者:刘琼

温州的异地商会始于1995年的昆明。当时,昆明的温州商人已达3万有余,在商业领域已颇具影响力。但“这些在外漂泊创业的温州人没有一个自己的‘家’,困难不知找谁解决,烦恼不知向谁诉说,受了委屈更是举目无亲,眼泪只能往自己肚里流”,他们渐渐萌发出联合起来保护自己的念头,于是向昆明市民政局申请成立商会。

这些由民间自发组成的,活跃在异地的温州商会,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被众多观察者期许为中国社会中的“第三种力量”。

 
         2009年6月11日,世界温商领袖论坛在上海举行。

在王心阜看来,温州商会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形成了强大的人际网络和销售网络,这种网络就像人体的细胞或毛细血管,遍布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在中国,甚至在海外,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温州人,而只要有温州人的地方就会有温州商会。

“温商在流向全中国的时候,与其总部的联系就像心脏和毛细血管的微循环系统一样,来自市场末梢神经的大量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总部,总部经过分析、处理,又迅速地反馈回来,从而形成一种遥相呼应之势。这种系统使温商成为自我更新、自我进化的生命机体。”王心阜说。

温州民间资本的存量,从数百亿到数千亿,各种版本的数据都在坊间流传。“温州人现在根本不缺钱,就缺值得花钱的项目。只要是好项目,不愁找不到钱。”数亿资金通过合股的方式在数日内聚集,已是并不鲜见的温州故事。

各有所求之下,异地商会自然而然成为当地政府与温州资本之间的通道。沈阳温州商会会长胡定海介绍,商会成立十年来,与沈阳市政府共同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赴温招商团,引回的资金从数十亿一路上升到200多亿——在此之前,温州人在沈阳投资鲜有过亿。

如此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如何保证安全回报?温州商人显然并没有过于担心,这得益于他们庞大而灵敏的情报系统——“与境外投资者相比,我们的优势是遍布全国的温州商会”。一位温州人透露,他首次到新疆投资时,从下飞机到签下7000万的并购合同,不过寥寥数天。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作出决策,有赖于当地商会提供了全面信息,甚至包括合作伙伴的为人与喜好。

从草根到大树

2009年1月,全国首家“温州名品购物中心”(温州名购)在天津麦购时代广场开业。康奈、奥康、乔顿、红蜻蜓等20多个温州品牌“抱团”隆重亮相。

温州名购,正是商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带领企业积极拓展内需市场的重要举措。由于金融危机对温州不少外向型中小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服装、制鞋、打火机等商会、行业协会与政府、企业一起共商对策:联合温州名牌产品进军全国重要城市,2年之内将开设100家温州名品购物中心。

“这阵子换季促销,前来光顾的消费者不少。”温州服装品牌“林中鸟”董事长林明安说,他们新款夏装已上柜,销售也正随着气温在升高。不仅如此,“林中鸟”还有意以天津为据点,开拓北方市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信息
· 活跃的温州
· 温州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 专题之一:发现财富的眼睛
· 专题之二:服装业谋求升级
· 专题之三:小额贷款公司寻找出路
· 专题之四:成长之痛
· 专题之六:在外闯荡的叶茂西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