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以山西、安徽、浙江等地域命名的商帮,地理和文化差异造就了他们不同的经营方式。今天,这些地域的商人仍然举足轻重,其中温州商人被认为是现代浙江商人的代表。由于擅于聚集财富,温州人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有评价说,温州人什么都可以做,唯一不愿意做的就是“穷人”。
温州经济的特点在于以民营企业为主,1985年,当“温州模式”首次出现在媒体上时,温州已经有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而当时,整个社会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仍然很激烈。今天,温州的民营企业多达14万家。其实,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也是适者生存的产物,温州是国家投入非常有限的地方,改革开放后,温州人继承祖辈从事小手艺和小生意的传统,发展私营经济。
前《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先生认为,温州模式的优势在于更贴近百姓,调动每个人的活力,引导全民创业。以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为主,加上经济高度国际化,既是温州的活力所在,也是其局限所在,这在此次经济危机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经济危机中20%的温州中小企业倒闭,30%的外贸企业出口增幅出现了负增长。
尽管温州模式有着自身的特点,它仍可以说是整个中国经济的个案。当经济危机加速了中国经济的转型时,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例如,温州历来都被称为是中国民间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据金融部门统计高达6000亿元人民币。目前已经有500亿以民间借贷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著名作家叶永烈在他的《欧洲的温州人》中运用螃蟹来比喻温州人;零点社会调查的董事长袁岳则用野狼来形容温州人,都不是富有美感的形象,但却都充满顽强的生命力。温州商人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他们能够从任何事情中看到商机,在经济危机中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