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乐城镇界岱村后山的果农黄老汉对今年的杨梅收成非常满意,可就在去年,毗邻的一家电镀厂还让他对此心存忧虑。
发展的代价
城南电镀厂落户界岱村已有十几年。刚开始,村民与它相安无事,但近年来,随着河水变色和一些林木枯萎等蹊跷事情接连发生,村民怀疑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了这家电镀厂。正如村民担心的,电镀厂的氰化物、铬、铜、锌、铅等污染物恶化了村子的生态。
2008年,温州电镀行业的产值达到了50亿元人民币。电镀业集群的崛起,不仅让温州产品不断赢得市场,而且带动了打火机业、制革业等关联性产业迅速发展。但电镀业的快速发展与滞后的污染管理,让整个行业跌入区域性污染深渊。
像城南电镀厂这样的电镀企业,温州市有600家左右。大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布局不合理、污染治理设施简陋、废水直排现象严重,造成平原河网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们走上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浙江财经学院许悦说。在温州除了电镀污染外,纺织、造纸、制革等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污染现象也非常严重。
温州的边防军人在清理江面上漂浮的污染物。
2005年,浙江省开始以八大水系和11个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为重点,整治环境污染。温州市的电镀行业因此成为浙江省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的11个重点监管区之一。非法电镀企业被取缔,小规模电镀企业进行了整合提升,合法企业的工艺设备进行了改进,电镀废水、废气、废渣进行规范化整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