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在两岸关系中的历次突破,令人感叹她的神奇和文化的力量。多年以来,台湾妈祖宫庙多次向台民意机构、执政团队表达民意,吁请首先开放台湾妈祖信众直航湄洲进香。应该说,两岸三通能最终实现,妈祖功不可没。两岸民间交流在其中也彰显了巨大的能量,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福建莆田的湄洲岛上,建于宋朝的天后宫寝殿的妈祖祖庙,是全球妈祖信众心中的圣地。
妈祖神像
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副董事长唐炳椿从小就听父母讲,在北宋建隆年间,福建莆田县湄洲湾有个聪慧善良的女子林默娘,她自幼勤奋好学,非常孝顺和仁爱,能预知海洋气象,因扶危济困,救助海难,羽化升天。至今岛上的妇女在祭祀妈祖的节日里,还保留着梳妈祖发型和着妈祖衣装的习俗。妈祖被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这些,更多的是妈祖的慈悲和仁爱。“前不久有一个孩子患了严重的肾病,需要换肾,当地人就捐献20万元,救了这个孩子。”唐炳椿说。
文革期间,妈祖庙群遭到破坏,岛上一位叫林聪治的妇女偷偷地把最原始的宋朝的妈祖金身,藏在农村老宅两堵墙的缝隙里,直至上世纪80年代后,妈祖金身像才被请出。林聪治的儿子林金榜现任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据他介绍,请出的妈祖金身的各个关节跟20多年前一样灵活自如,一点也没有变。
在恢复妈祖祖庙的过程中,远在海峡另一边的台湾信众就从不间断。林金榜说山上的建筑除了正殿外,多数是由台湾同胞捐建的。在不断进香和捐建亭台楼阁的过程中,同根同源的台湾同胞们在心理上找到了慰藉。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据统计,全球现有妈祖宫庙5000多座,信仰妈祖的善男信女达2.5亿人左右。而在台湾,有超过80%的民众信仰妈祖。
对于台湾妈祖信众来说,能来一次妈祖祖庙,是他们一生中的美好心愿。随着两岸“三通”,这个心愿的实现越来越容易。两岸民间妈祖文化交流在促成直航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台湾妈祖联谊会会长、财团法人大甲镇澜宫副董事长郑铭坤,是一个军队退伍老兵,1998年开始到大甲镇澜宫服务。
大甲镇澜宫是台湾最具有代表性的妈祖庙。郑明坤说,他的祖先早期从厦门的大嶝岛到台湾时,一定要经过澎湖一带风浪最险的黑水锅,为了保佑家人平安通过,请了一尊妈祖保佑他们顺利抵到台湾。他的信仰就是前人传承下来的。
“刚一到这里,长辈们就告诉我,妈祖在两岸关系上突破了很多事情。”郑铭坤说,早在1986年底,两岸还没有正式往来的时候,大甲镇澜宫监事就绕道日本到福建莆田湄洲,成为台湾第一个到湄洲妈祖祖庙谒祖的宫庙。
1987年10月,在妈祖千年祭日,大甲镇澜宫董事会绕道第三地到湄洲参加妈祖千年祭,并请回若干湄洲妈祖像供奉。这一举动,引爆了长期郁结在台湾老兵心底千肠百转的乡愁,潮水般“想家”、“回家”的呼声,使得台湾当局终于在1987年的11月份开放台湾老兵返乡探亲。
“感谢妈祖的慈悲之心,让两岸人终于团聚。她不愧是和平女神。”郑明坤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