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专题之二:两岸携手创造新“视界”
2009-07-27 10:52 作者:张桦

    厦华电子与台湾华映战略携手两年多来,除了资本的结合,更首例实现了两岸业界在企业管理创新、企业文化融合、技术研发合作等方面的零距离结合。厦华电子与台湾华映双方“联姻”的深入扩大,正创造着“1+1>2”的效果、为两岸的产业合作树立了典范。同时,也是两岸光电信息产业的亮点

走进厦华电子公司(以下简称厦华)的一楼大厅,迎面看到一幅巨大的照片,上面是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5月8日来视察时与厦华董事长王炎元及公司员工的合影。“我想用它来激励厦华人的自信心。这对一个团队来讲非常重要。”59岁的王炎元眼睛里充满真诚的笑意。

临危受命

近年来,全球彩电行业迎来了向平板电视转型的产业升级,大陆和台湾在平板显示方面的产业优势互补明显,2006年8月,厦华先行先试,正式引进世界五大液晶面板厂之一的台湾华映公司(以下简称华映)成为厦华电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厦华”也由此成为了中国第一家由海峡两岸共同合作的上市公司。

王炎元在执掌厦华电子公司之前,曾任台湾华映的董事。2007年5月的一天,当接到华映董事会派他到大陆任厦华电子公司董事长的决定时,“内心有两种声音纠结在一起,很挣扎。”王炎元说一是觉得几十年在外奔波,无暇照料夫人和孩子们,另一个是叫做使命感的声音——“厦华情况不好,才要你来,你怎能退缩。”王炎元看到了2006年度厦华的亏损财务报告,“很震撼!从来没有碰到这么辛苦的事情。”王炎元坦言。最终,他还是选择来到厦华。

 
                                厦华平板电视生产线

液晶面板是平板电视的核心部件,占整机成本的60-70%,由于目前大陆还没有六代以上的面板生产线,液晶面板主要依赖进口。长期以来,面板短缺一直是制约大陆平板电视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台湾华映公司技术副总经理许富添说:“我们当初跟厦华合作,是基于要找到市场出海口,因为面板厂商,最大的需要就是市场。”

而对于厦华这个电视机的成品厂商,它所要的是上游的供应能够很稳定,所以,“一个是需要市场出海口,一个是需要最重要的关键零部件,这个对双方来讲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华映和厦华的合作使上下游产业链得以整合贯通。”王炎元告诉记者。

2007年5月,王炎元上任,为了能听到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他大开着办公室的门,更多的时候是“走动式管理”,因为有些事情当场发现了,当场就能解决,“我从来没有干过这么困难又辛苦的工作。”渐渐地,他找到了公司运营中的问题:部门之间存在着一个谁也不愿意负责的灰色地带;厦华最有优势的研发设计与市场需求不同步;国际贸易少于国内营销等……王炎元带来了华映的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经验。不过,王炎元对自己信心满满,“我有‘翻盘’的经验’,这个信心来自于成果。”

以前,厦华的科研人员开发一个新产品需要差不多8个月时间,而现在一个新产品从研发到上线生产只需要3到5个月。厦华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陈庆梅说:“我们现在采取的办法是,跟华映这边同步开发,也就是说,他在做实验的同时,我们整机也介入开始做实验,那就是节省后面的开发时间。”

不久,王炎元第一次代表厦华到美国拜访重要客户,客户毫不客气地给了王炎元当头棒喝,抱怨厦华不准时交货,对厦华产品的品质、成本也多不满意,并在考核厦华时打出了勉强的及格分。



1   2   下一页  

相关信息
· 专题之一:解读“海西”
· 专题之三:台湾“阿龙”登陆海西
· 专题之四:台农西进“大陆阿里山”
· 专题之五:两岸都是大赢家
· 专题之六:妈祖:一张独特的海西名片
· 海西:打造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区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