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专题之四:台农西进“大陆阿里山”
2009-07-27 11:12 作者:张桦

闽台农业合作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首家台资农业企业前来落户。自2006年4月,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获批成为首批两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目前福建省已有4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占全国总数的1/4强。这4个创业园已落户150多家台资农业企业,总投资近3亿美元。

李志鸿是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典型之一。

台湾冻顶乌龙茶、阿里山高山茶在华人世界有金字招牌之称。在台湾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台湾高山茶若离开本岛,茶叶就会失去原有的韵香。但是这一说法被福建漳平的永福“颠覆”。

2008年,台湾茶农李志鸿在福建漳平永福镇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生产的永福高山茶送回台湾参加茶叶比赛,荣获头等奖。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品茗后欣然题笔写下“永福国家级高山茶香飘两岸”,一时传为佳话。据了解,永福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已经是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极具特色的一个龙头园区,被专家视为闽台农业合作在先行先试中走向精深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而台商亲切地称之为“大陆阿里山”。

 
                                 台农李志鸿在茶园

作为大陆唯一以生产茶叶为主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它是台商在岛外投资茶业最集中的区域,是台湾岛外最大的台式乌龙茶生产基地,这里有台资茶叶企业40多家,茶叶面积4.5万亩。

在李志鸿的鸿鼎茶场里,层层叠叠的茶山一望无际,一簇簇青葱的茶叶在正午的阳光下闪着油润的光泽。说起“大陆阿里山”,斯文儒雅的李志鸿滔滔不绝,“永福最大的特色就是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森林覆盖率80%,是一块不受污染的净土。因此符合现代精致农业的发展的条件要求。而茶产业是精致农业的龙头。”李志鸿就是把台湾精致农业引领到永福的第一人。

李志鸿在台北从事的是文化产业,与茶业完全没有关联。“弃文从农”是在父亲那里得到的最好教育——记住自己的根。1987年,李志鸿陪离开家乡40年的父亲第一次回大陆探亲。父亲带着整个家族长跪在爷爷奶奶的坟前,长哭不起的情景,令他刻骨铭心。“父亲觉得对父母、对家乡亏欠的太多”,此后,李志鸿每年都陪父亲回来扫墓,每次都要给家乡做些公益事情。2004年,永福镇一名村干部对李志鸿说,永福的地理气候条件很适合种植台湾高山茶,给了李志鸿试试看的决心,李志鸿还请来了台湾制茶界的顶尖级人才林志纯,带来了与台湾制茶业同步发展的技术设备。

制茶专家林志纯一踏进永福,内心就有了六成的肯定。“这里四面环山,森林涵盖率80%左右,我还特意看过地图,这里的维度比阿里山还偏北2°,土壤PH值在5左右,很适合种茶叶。再者,只有在出产反季节蔬菜的地方才能种出最好的高山茶,而永福就具备这个条件。”

在李志鸿的大型茶叶加工厂里,从台湾引进的最先进的设备正在工作,在制茶过程中,几近无尘,完全是按照食品卫生的要求。在李志鸿来这之前,当地的制茶设备还没有这么完善,这之后,被当地一些茶农们争相效仿。“这也提升了当地的制茶水准。”

同时,这里的茶园还浇灌上豆浆,这在大陆也尚属首次。“用了之后,茶香很特别。”

并且,李志鸿特别注重茶叶生产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台湾的农残检测的门槛之高,在世界上知名。李志鸿的茶叶送到台湾经过了175项检测,通过之后方能送去参加比赛。



1   2   下一页  

相关信息
· 海西:打造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区
· 专题之一:解读“海西”
· 专题之二:两岸携手创造新“视界”
· 专题之三:台湾“阿龙”登陆海西
· 专题之五:两岸都是大赢家
· 专题之六:妈祖:一张独特的海西名片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