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民营银行如何不走寻常路


2014-03-12 15:17:01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新华网

真正的民营银行该长得如何——高富帅还是屌丝样?社会期待中的民营银行,似乎有三个特征:从股权结构看,主要股东为民营企业和自然人,由民间资本占控股地位;从资产机构看,主要为民营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从治理结构看,由民营企业发起,按市场机制自主运作。简而言之,就是“三民”:民资、民企、民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做到这三点,还需要两项重要政策支持:一是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主要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这将为民营银行的自主经营奠定重要基础;二是存款保险制度,这将使民营银行获得更多的公众信任,也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缺乏这两项政策,民营银行大规模铺开的可能性并不大。

  对民营银行未来的定位和发展,我有两点期望:

  一、要做中国的社区银行。民营银行产生的意义,在于改变目前银行与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增加金融供给主体,填补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无法或无力顾及的市场,从而优化和完善金融体系、改进和提升金融服务。因此,民营银行应定位于社区银行。

  二、要走异质化发展之路。多年来,国内商业银行不同程度存在着重同质化竞争、轻差异化发展现象。民营银行要努力改变这一点。在客户选择上,不能好高骛远,应将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不要贪图做大做全,片面追求规模的扩张,要追求“小而精”“小而美”。美国的一些社区银行,规模始终不大,大一些的总量规模也仅在几十亿美元。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走出一条独有的发展道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董希淼)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3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一年。时值两会召开之际,本刊记者采写了一组报道,试图展示深化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全面升级。

更多>> 深度报道

民主之风吹拂民间

“‘海选’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标志,开启了把民主权利还给农民的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

产业升级助力 ...

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主线。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