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两岸经贸合作的喜与忧


2014-01-07 11:41:00     作者: 王建民 张 桦    字号: T|T    来源:

2013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出现一系列新变化,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化、制度化建设成果丰硕,金融合作取得多项重大突破,两岸贸易与投资则涨跌互见,赴台游“团队游降温、个人游升热”,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岛内引起很大争议,岛内出现两岸经贸合作负面思维与思潮,预示着两岸经贸合作步入深水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有喜也有忧。

经贸合作机制化建设成果丰硕

2013年,两岸经贸合作持续、全面发展,尤其是在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化、制度化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成果显著,对于促进与深化两岸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两岸经贸互设办事机构获得重要进展。继2012年12月台湾“外贸协会”以台湾贸易中心名义设立了上海、北京代表处后,2013年9月又设立了广州代表处。至此,已有3个台湾贸易协会中心代表处在大陆设立。

 
台北101大楼模型亮相第十五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台湾特色食品展区

1月30日,大陆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也在台北设立了办事处,这是大陆首个驻台经贸机构,标志着海峡两岸经贸机构互设办事机构取得新进展。12月10日,两岸“经合会”第五次例会在台北召开,进一步规划台湾电机电子同业公会在大陆设立办事机构及大陆海贸会(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在台湾设立办事机构。两岸经贸办事机构的设立与增多,是两岸经贸合作组织化、机制化、制度化的重大进展,对推进两岸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两会完成《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是两岸经贸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6月21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上海召开第九次两会负责人会议,并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这是ECFA后续协议的重大进展,也是依据世贸组织(WTO)规则签署的一个重要的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其中,大陆承诺对台开放80项服务业(尚未将在入世时对外开放也对台湾开放的项目计算在内),电子商务、金融与建筑等领域的开放成为亮点,是一个超WTO待遇的开放承诺。台湾则对大陆承诺开放64项服务业,为两岸服务业合作与更广泛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有助于推进两岸经济整合进程。

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迈入组织化与机制化发展时期。该峰会始于2008年,是一个以两岸企业家为主体的两岸经贸高端论坛。

7月,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在制度建设上取得重大转变与突破,分别在北京与台北成立理事会,300多位两岸企业家和工商团体负责人成为峰会会员,分别选举产生了峰会领导机构,设有常态性与进行日常工作联系的秘书处,曾培炎、萧万长分别当选理事长,盛华仁、江丙坤分别担任副理事长,并邀请一批两岸政经产学界知名人士担任峰会顾问和特聘专家。峰会两岸理事会下设宏观经济、能源石化装备、金融、信息与家电、成长型和中小企业、文化创意、生物科技与健康照护等7个两岸产业合作推进小组,由相关经济专家和知名企业家担任召集人,开展经常性的交流互访和产业对接活动。

11月4-5日,建立新的运作机制与成立理事会后的首届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在南京召开,600多位两岸工商界领袖、企业家、财经学者等出席了会议,并围绕“两岸产业合作新局:挑战与对策”主题和“两岸经济转型与产业合作”等7个专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部分行业还达成重大合作意向。大会发表了“共同倡议”:加强经济形势研判,开展宏观政策对话;密切沟通决策部门,及时反映企业界呼声;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共创双赢发展局面;扩大产业合作领域,提升产业合作水平;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增强两岸业者责任;推进双向投资项目,落实峰会各项成果;推动两岸峰会交流,完善峰会制度建设;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促进两岸共同繁荣。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的组织化、机制化发展,将在推进两岸经济与产业合作中发挥更为重要、更大的作用。

两岸多个重要经贸论坛合作平台运作顺利,并取得一系列重要合作共识。一是“第十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于2013年10月21-22日在台北召开,两岸共同发布在LED、3D平板显示器及太阳能光电三大领域达成9项共同标准,就云计算、5G通讯标准等达成29个合作共识,并确立了下一年度两岸通信产业重要合作方向与目标,是目前海峡两岸产业合作最具成效的合作平台。二是“第九届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于10月26-27日在南宁召开,论坛围绕两岸关系进入巩固深化期后的经贸文化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达成包括积极推进ECFA后续协商与落实及鼓励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与大陆海西、平潭、昆山、上海等试验区合作等19项合作建议与共识,继续扮演两岸经贸合作的政策建议角色与平台。三是由“经合会”主导的第三届两岸产业合作论坛于11月28-29日在昆山举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与台湾“经济部”次长杜紫军分别担任召集人并发表主旨发言,双方就两岸产业合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台湾方面更强调避免产业重复投资、积极规划与推动深化型与整合型两岸产业合作试点及希望大陆协助台湾参与FTA等议题,大陆方面则强调创新两岸产业合作模式、提升产业合作水平以及呼吁台湾放宽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管制等。这些主张与建议对于两岸“经合会”协商两岸产业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金融合作实现四大突破

2013年,两岸金融领域的往来与合作发展迅速,交流领域不断拓宽,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并取得四项重大突破与标志性发展。

第一,两岸人民币清算机制正式启动,两岸直通汇款平台建立。

2013年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台北分行签订《关于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中国银行台北分行成为大陆在台湾的人民币清算行,海峡两岸金融机构除可通过代理行渠道为客户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外,也可通过清算行渠道为客户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2月6日,两岸人民币清算机制正式启动,台湾民众可通过中国银行台北分行直接汇款到大陆中行,再转汇到大陆其他受款银行,实现直接通汇。

9月25日,台“金管会”宣布,台湾财金公司建立的外币结算平台于30日启动,增加境内及跨境人民币结清算业务,并使用中文汇款代码,未来人民币汇款不必再绕道境外,实现了人民币直汇直通,尤其是台湾岛内人民币汇款不用再通过境外代理行,可当日全额到汇。

11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两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在厦门成立,集中办理台湾当地银行在中国建设银行开立的跨海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并代理人民币清算业务,成为建行两岸金融业务往来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第二,台湾人民币存款突破千亿元大关。

2013年初,台湾正式开放人民币存款业务后,由于人民币利率高及未来看涨,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高于新台币一个百分点,吸引不少民众将部分新台币存款转入人民币定期存款,岛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迅速增加,并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存款。

2月底,台湾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90亿元,10月上旬突破1000亿元。据台湾“中央银行”资料显示,到10月底,63家外汇指定银行(DBU)与56家国际金融业务分行(OBU)的人民币存款余额分别为885亿元与347.4亿元,合计达1233亿元,预计全年可能接近1500亿元,将超过新加坡(10月底为1420亿元)。同时,人民币资产规模达到存款余额的2倍以上,仅次于美元,已高于日元与欧元存款;通过清算行中国银行台北分行结算的人民币金额达到6874亿元,人民币汇款累计2900亿元。

第三,大陆银联卡在台刷卡消费金额预计突破千亿元新台币。

两岸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金融领域的政策开放及大陆民众赴台旅游的持续增加,银联卡在台消费日益普遍,刷卡金额持续增加。据大陆银联统计,2013年,台湾已升到全球第4大银联卡海外消费地区,仅次于港澳地区、欧洲及东南亚地区。目前台湾地区可接收银联卡的商店超过8万家,到9月底,银联卡在台刷卡消费及提领现金额突破1100亿元新台币,预计全年达1400亿元。

第四,人民币“宝岛债”热销。

2013年初,台“金管会”就预计全年可发行100亿元人民币的“宝岛债”。岛内兴起发行人民币债券热,台湾银行纷纷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宝岛债”,在年底开放大陆企业发行人民币“宝岛债”前,已总计有6家台湾银行发行了总计39亿元人民币“宝岛债”。

11月26日,台湾“金管会”又开放大陆企业在台发行“宝岛债”,即开放大陆注册法人在台发行以人民币计价普通公司债券(“宝岛债”),主要开放三类大陆法人:大陆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其海外分行或子行;台湾金融机构在大陆的子行;大陆注册公司且为台湾上市场(柜)公司的从属公司。首批符合条件的大陆银行共有20家,目前已有多家大陆银行表示了意愿。其中,大陆交通银行通过香港分行与农业银行分行已向台湾主管机关递交了“宝岛债”发行申请,发行规模分别为12亿元人民币与15亿元人民币,市场反映积极。“宝岛债”的扩大发行,有助于扩大台湾债券市场规模,有利人民币资金回流及建立台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另外,人民币正式纳入台湾外汇储备,大陆银行在台业务进展顺利并实现盈利。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1

2013年,对于大陆和台湾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大陆做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体制改革进行了系统的战略部署。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