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教授翟振武,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并参与制定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有独到的见解。
翟振武说,“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老龄化程度和推迟老龄化进程,为中国应对老龄化挑战赢得更多的时间和胜算;能够改善劳动力老化的结构,改善未来劳动力数量供给平衡;同时,改善家庭的结构,提高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
前不久,他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政策出台的背景
今日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单独生育二孩政策,请您介绍该政策出台的背景,以及中国当前的人口形势。
翟振武:首先需要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历史的梳理。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始终维持在高水平上,中国平均每个妇女生育6-7个孩子,这使中国的人口增长率骤然提高。在6亿人口的基数上,60年代中国每年平均出生人数高达2700万人,每年净增长人数达到2300万人以上,人口增长率高达2.5%。这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带来很大压力。
当时,不仅仅是中国,在全世界也都面临同样的情况,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引起了国际上广泛的重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4年联合国在布加勒斯特召开了第一次世界人口大会,主张推行计划生育,使过快的人口增长降下来。
世界范围内,包括印度、中国都开始提倡实行计划生育,中国台湾地区还成功地实行了“家庭计划”。
中国是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和中期,由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倡议,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经过30多年的计划生育,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长率已经降到0.5%以下。在13亿人的基数上,每年出生人口1600万,净增加人数650万左右,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孩子数降到了1.5至1.6个。30多年来,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推动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人口素质的提高。
但是,在长期人口增长率下降的同时,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已经接近15%,13亿人中老年人就占了2亿,而今后还将面临老龄化提速和老龄化规模迅速扩大的局面。到2040年左右,中国的老龄化会达到30%多,老龄人口将达到4亿,比美国全国人口还多一个亿。
不仅如此,中国劳动力供应也开始出现短缺。从2013年开始,中国劳动力总量开始逐渐萎缩。10年以后,则会出现较快速的下降,势必对中国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伤害,毕竟中国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很高。在这样的经济形态下,未来二三十年对劳动力的需求仍然很多。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家庭结构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目前中国平均家庭规模是3.1个人。“421”这样的家庭结构,对家庭功能和养老有着诸多不利影响。特别是近20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导致家庭养老和抵御风险能力降低。
凡此种种表明,今天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适应已经变化了的人口形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需要对计划生育政策作出完善和调整。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单独生育二孩政策,是过去十几年以来对计划生育政策重大的、战略性的调整,更是时代发展使然,它既符合现阶段国情,又顺应了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