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中国文化界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文艺演出“瘦身”,艺术院团“断奶”等一系列措施使得中国的演艺环境更加理性有序,同时赢得了更多观众的厚爱。
堵住蹭饭的门
2014年春节刚过,浓缩全球精华舞蹈的《天涯若比邻》在北京连演5场。看完演出,很多观众大呼过瘾。网友顿顿发布评论说:整场演出完全颠覆了我们对晚会的原有印象,没有大舞美、大制作,仅用20位舞者就创造了出人意料的舞台效果。东方歌舞团,太棒了。

2013年8月,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首次推出这台舞蹈,首轮演出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20人的表演团队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多国部队”,他们中有来自韩国、印度、西班牙、非洲的编导和舞者,还有精挑细选的17名集团尖子。
在北京亮相后,他们又辗转南京、苏州、杭州等地进行巡演,演出盛况见诸各大媒体:一场演出6个篇章,看尽全球最精彩的印度奥迪西舞蹈、西班牙的弗拉门戈、非洲鼓与舞、韩国民间歌舞,浓缩全球精华舞蹈。有观众表示:“太超值了,相当于看了6场顶级水准的演出。”
这次演出是东方演艺集团改制后的一次成功亮相。中国9个国家直属演艺院团中,2009年,“东方”率先转企改制,由“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的中央文化企业。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进一步走向“深水区”,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顾欣的话说,就是“东方不会坐在改革的观众席”。
2013年,中国文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国有院团的不同情况,文化部制定了“转制一批、整合一批、撤销一批、划转一批、保留一批”的改革路径,中国2103家事业单位性质的艺术院团开始转制为企业。转制后,国有文艺院团要通过创作与演出实绩来获得财政支持,贡献越大,在争取政府文化投入上就越有优势。

如何念好“市场经”是国家文艺院团改制的焦点。
“首先你的产品在市场上要经得住考验。”在接受采访时顾欣表示,“市场和世俗并不划等号。”
改制给文艺院团带来了一些“阵痛”,但是成效却一目了然。从浙江话剧团改制前后的演出收入中,可以看出明显的对比:
演出场次从2009年的450场跃升至2013年的835场,收入从312万元提升至789万元。其中,商业演出的场次从转制前的19场提升至2013年的337场。
用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龙的话说,改制就是,堵住蹭饭的门,捆住混饭的人,凝聚挣饭的神。改得成功不成功,就看有没有这个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