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代表热议大数据 建议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


2014-03-11 10:27:02     作者: 中国网 何珊    字号: T|T    来源:

“大数据”首次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大数据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大数据”旋即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热议词汇。许多代表认为,由海量信息构成的大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不仅关乎产业发展,更与国家安全休戚相关,成为当前各国竞相布局的“富矿”。

与此同时,大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数据的利用和开放利国利民,但另一方面,个人隐私的泄露在大数据时代更难以监管。代表们在从各个方面探讨大数据的可能性的同时,也建议尽快把个人信息安全的立法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大数据可以做什么?

大数据与云计算时代已经来临,从学术界到产业界,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驾驭各种纷繁复杂的数据,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中掌握主动。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认为,大数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尚未提升至国家层面。他建议制定切实有效的大数据战略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他提出要重视大数据人才培养、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研究;完善相关法规,推动政府部门等率先开放大数据;重视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尽快启动大数据产业的试点,建立大数据交易平台。他的一个具体建议是,推动政府、事业单位拥有的大数据公开使用,解决诸如交通拥堵等民生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利用大数据技术维护国家安全并在反恐中发挥作用。他介绍,通过语种识别、声纹识别和关键词检测,可以分析人员地域、身份和交流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提交了“关于运用创新技术改造环保产业,加速治理雾霾污染的建议”。在建议中,李东生提出应运用科技手段解决空气污染建议,使用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加强联防联控,并纳入绩效考核,建议适当使用政府补贴和税收免除等政策手段,推行智能型环保产品。

大数据来袭,让个人信息保护有法可依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袭,公众感受到保护个人隐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重要。近年来,多起信息泄露事件不断刺激广大公众的神经。让法律为个人信息保驾护航则是迈向大数据时代的必要前提。不少代表建议尽快制定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去年10月,某论坛流出大批酒店住客的开房名单,并迅速在网络上疯狂流传,引起多方热议。这起严重伤害到消费者个人权益的泄露事件虽只是冰山一角,但已然使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怀进鹏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信息化在中国还没有立法,虽然人大在2000年和2012年提出要维护信息安全,但过于简单,没有启动立法工作。他说:“涉及信息共享和隐私保护的各个层面的问题会随之不断地涌现出来,需要把它列入立法范围。”

事实上,我国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依据只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中,缺乏系统性,如全国人大常委会2012年出台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以及2013年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实际操作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阎保平对中国网记者说,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思路应该首先明确法律适用范围,确定和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明晰个人信息的边界和责任。

她表示,鉴于个人信息涉及各个行业,因此立法要精细化、具体化,要分类和分层,不能大而化之。

同时,她也指出,“要把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工作放到具体的历史阶段来看,许多法律都是伴随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模式的出现而出现的。例如,先有了垄断,而后才有了《反垄断法》。”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3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一年。时值两会召开之际,本刊记者采写了一组报道,试图展示深化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全面升级。

更多>> 深度报道

民主之风吹拂民间

“‘海选’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标志,开启了把民主权利还给农民的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

产业升级助力 ...

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主线。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