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在建银饭店接受中国报道杂志专访(摄影 中国报道刘嵘)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成立。截至2013年年底,全球已建立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20个国家(地区), 遍布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世界五大洲。
公元前497年,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寻求新的从政机会,孔子离开家乡曲阜,开始四处奔走,周游列国,以鲁国为原点,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历时十四载,行程数千里,四处碰壁,饱尝艰辛,可他依然信心满满,坚持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而今,孔子学院兴起,“孔子”再次“周游列国”。所不同的是,此番周游列国不再辗转于几个小诸侯国,孔子学院让“孔子”走向了世界,中国“孔子”已然成为连接世界的“大使”,现已出任十年。
“2014年是孔子学院成立的第十个年头,我们将在全球统一时间定一个孔子学院日,以后年年都延续下去,这样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各国的国际文化传播机构,如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学院、法语联盟等每年都有固定的全球性“节日”。像塞万提斯学院的西班牙语日就会让全世界的学子读同一本书,但读法不尽相同,有的放电影;有邀请请专家来讲解;有的朗读一段,对比今天的生活,学习其中的价值。
“孔子学院不愁设计型的项目,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多元文化聚集的一道风景。各国都有自己的高招,我们的高招拿出来被大家认可也能成为品牌,现在就像是滚雪球越滚越大,每年都有新变化”,许琳告诉记者,从孔子学院的项目来说,主要有三个三分之一,即长期固定项目、刚刚被固定下来的次新项目各占三分之一,全新项目占三分之一。孔子学院不仅讲语言和文化,还会在所在国讲授法律、工程、高铁和污染等各式话题和知识。
“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在国外站得住的文化交流平台——孔子学院的使命”,许琳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