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人大代表谈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其守城待援不如出城突围


2014-03-09 12:06:27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李亚楠 徐博)“我原来总认为有资源比没资源好,但实际上,有资源以后,容易掉入资源依赖陷阱,很多资源型城市就是在资源逐渐枯竭、‘守城待援’的过程中慢慢进入发展死胡同的。”作为从煤炭企业转任地方的干部,全国人大代表、平顶山市委书记陈建生深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紧迫和艰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将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以及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对很多因煤而生的资源型城市来说,这样的任务尤其艰巨。

    陈建生说,平顶山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能源原材料工业曾占工业经济的比重高达80%以上,近年来,随着土地、环保等约束性指标日益严格和关闭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平顶山面临着稳增长与转方式的双重压力。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市里主动关闭了一大批“五小”企业,尽管牺牲了一定的经济总量和增速,但却腾出了环境容量和土地指标,为转型升级拓展了空间。

    “早转早主动,不转就没有出路!”另一位来自“煤城”的全国人大代表、鹤壁市委书记魏小东说,“转了还有很大的希望,不转就会砸了手中的饭碗。关键是要找准产业转移的方向,不能盲目跟风,一刀切。”

    “与其‘守城待援’,不如‘出城突围’,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应该树立一种新型资源观,用制度、环境、开放、观念等无形资源吸引有形资源往自己的城市汇聚,当可以用无形资源配置有形资源的时候,就会发生几何式聚变。”陈建生说。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3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一年。时值两会召开之际,本刊记者采写了一组报道,试图展示深化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全面升级。

更多>> 深度报道

民主之风吹拂民间

“‘海选’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标志,开启了把民主权利还给农民的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

产业升级助力 ...

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主线。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