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周幼马:为抗战时期的延安国际友人建立纪念碑


2014-03-06 16:34:58     作者: 李五洲    字号: T|T    来源:

来自对外友好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周幼马36日提交提案,呼吁为抗战时期的延安国际友人建立纪念碑。

提案建议在延安原国际和平医院旧址上,修建一座国际友人抗战纪念碑,以纪念抗战期间在此和中共并肩战斗的国际友人,同时希望建立一座国际友人抗战纪念馆、设立国家社科专项资金对国际友人进行研究。

在谈到提案原因时,周幼马委员说,党中央在延安战斗生活了10年,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开始走向振兴。在此期间,众多来自美国、苏联、加拿大、新西兰、德国、印度、日本、越南等国家的国际友人来到延安,以不同的形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抗战时期延安的国际友人建立纪念碑、纪念馆和研究机构,不仅是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视和平、开创未来的具体表现,更能增进中外友好交往和建立互信,为新的历史时期致力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加强周边外交的大局服务。

周幼马是著名国际友人马海德之子,出生于延安,今日中国杂志社摄影记者,目前担任马海德基金会会长,长期从事延安这段历史研究。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深切地感受到国际友好人士在促进中外友好交往、增强相互理解和信任中的重要作用。

据周幼马委员介绍,在延安工作过的国际友人主要有医生、记者、作家和情报人员等几类人员。在延安边区洋大夫的队伍里,唯一一位坚持在延安战斗工作10年的就是他的父亲、美国医学博士马海德。作为毛主席请来帮助红军医疗的医生,马海德以中央工农红军卫生总顾问身份进入延安,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帮助创办了几座医院,建国后加入了中国籍。此外,其他的“洋大夫”还包括中国人从教科书上熟知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人白求恩,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柯棣华等五位医生,斯大林为毛主席派来的苏军少将医官阿洛夫,担任过八路军前方医疗队队长的德国医学博士汉斯·米勒等。当时延安建立了一座国际和平医院,多位洋大夫在这里给边区军民看病,并培训了我军大批医务人员。

在来过延安的外国记者、作家里,最著名的是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的美国记者斯诺,很多中国的知识分子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来到延安参加革命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看了此书后,两次和他面谈,通过他了解了中国和中共的情况。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和爱泼斯坦、英国记者贝特兰、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特朗都访问过延安,他们客观公正、生动活泼地向西方世界报道了中共领导的抗战,介绍了延安边区人民自由民主、欣欣向荣的生活,为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周幼马还介绍说,在延安还有许多苏联、美国的情报人员,收集日军情报,帮助我军。苏军方在延安机构的公开名称为塔斯社驻延安记者站,为共产国际情报站收集日军情报。这个机构有过10多个人和一批电台,并负责斯大林和毛泽东之间的电报往来。

美军的情报机构叫美军观察组,有二百多名美军军官先后来到延安。美军观察组负责收集情报和与中共联络,和我军一起收集日军情报的惠特塞上尉就牺牲在前方。在抗战后方,中共边区解救过120多名轰炸日本本土的美军飞行员,后由观察组送回美国,他们后来很多成为了中美友好人士。当时中国战区司令史迪威将军,驻华使馆的谢伟思,以及许多美军军官都对中共、对延安边区持友好态度,并向我们提供过帮助。他们的观念也影响到美国政府。毛主席曾经说当时的美军是我们的友军。此外,像新西兰人路易·艾特,在经济上帮助过我们,还在延安建立了肥皂厂。

后来当选为日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野坂参三,1940年到延安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宣传活动,后在延安接连创立了由日本士兵(俘虏)组成的反战同盟以及日本工农学校等进步组织。

除了提议为抗战时期延安的国际友人建立纪念碑、纪念馆和研究机构,周幼马还建议明年9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天,邀请美国、前苏联国家、印度、日本、加拿大、德国、新西兰等当年国际友人的后人,以及所在国的友好人士共同参加纪念活动,把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传递出去,促进中外的了解和友谊。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3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一年。时值两会召开之际,本刊记者采写了一组报道,试图展示深化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全面升级。

更多>> 深度报道

民主之风吹拂民间

“‘海选’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标志,开启了把民主权利还给农民的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

产业升级助力 ...

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主线。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