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傅莹回应中国法律缺乏操作性:着力提高立法质量


2014-03-04 11:47:02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中国新闻网

3月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图为发布会开始前,记者在座位上进行准备。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4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于中国的法律制度缺乏操作性的说法,大会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表示,需要下比较大的力气去提高法律质量。

发言人好。问一个关于立法质量的问题。我们注意到有不少人批评说中国的法律制度缺乏操作性,法律有时候还不如司法解释管用,还有人批评部门利益法制化,您是如何看待这些批评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会如何采取措施来提高立法质量?谢谢!

傅莹表示,提高立法质量是本届人大常委会一直以来非常强调的一个方向。同时,这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决定当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我们国家在2010年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经过多年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国家在依法治国建设道路上很重要的一个成就。

傅莹指出,在此基础上,下一步重要的是要完善这个体系。其中,提高立法质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需要下比较大的力气去提高法律质量。用更通俗的话讲,过去我们是要解决我们国家有没有法的问题,今后要把重点放在解决我们的法管不管用这个问题上。点击进入下一页

傅莹说,在做法上,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提高的措施:第一,提高法律的可执行性。在立法当中尽可能规定得更加具体、更加明确,让立法更加精细化。

第二,要让社会公众更多地参与我们的立法。比如在审议法律草案的过程中,不仅是初审(第一次审议)时向社会公布,第二次审议之后也要向社会征求意见。

第三,我们还增加了一个环节,在法律草案表决通过之前增加了评估环节。比如旅游法,去年旅游法在三审之前,我们就邀请社会各界来评估一下,有一些条文是不是合理、执行性怎么样?这样能让立法的考虑更加周全。

第四,增加人大牵头起草和修改的法律草案。比如刚才说到的旅游法,以及去年通过的特种设备安全法,都是人大牵头起草的。

傅莹强调,同时,对其他部门起草的法律草案,人大也要提早介入,加强协调,这也是落实三中全会精神,能够防止部门利益法制化的一个有效保障。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3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一年。时值两会召开之际,本刊记者采写了一组报道,试图展示深化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全面升级。

更多>> 深度报道

民主之风吹拂民间

“‘海选’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标志,开启了把民主权利还给农民的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

产业升级助力 ...

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主线。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