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邓小平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14-06-03 11:54:35     作者: 吴建民    字号: T|T    来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来的。1954年4月29日,中印双方签署《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及交通协定》,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序言,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写入正式的国际文件。1954年,周恩来又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并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分别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1955年4月18日-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第一次亚非会议发表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中,涵盖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经过了100多年的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兼任中国外交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领导下,中国外交表现出了很强的创新能力。

过去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剥削和干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关系、发展合作的原则是什么?周恩来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又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上个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是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民族解放运动的出现就是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反抗和冲击。在这股大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取得了独立。而五项原则的提出,与新独立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完全吻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最初提出,到第一次亚非会议上受到广泛的支持,并写进了会议的最后文件,仅有1年4个月的时间。而此时的世界,正处在冷战的初期,两大阵营尖锐对峙。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得到国际上如此多的国家的承认和支持,这确是中国外交上的成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以来的60年里,世界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国际关系也见证了各种各样的花样,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在推行“集团政治”,苏联搞“社会主义大家庭”,鼓吹“有限主权论”,美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各种军事联盟;美苏两国疯狂地进行军备竞赛,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争夺,建立各自的“势力范围”。冷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膨胀,提出“先发制人的战略”,“人权高于主权”,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上述做法本质上都是在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使自己陷入了被动。

与此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却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而且是坚定的执行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与合作不断发展、扩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与世界互利合作,也取得了大发展。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和变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对外关系中是坚定不移地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在1974年,邓小平同志就在第六届特别联大上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时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91年10月5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朝鲜的金日成主席。此时邓小平同志已经退休了,不见外宾了。会见照相时,我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在现场,邓小平同志两次伸出手来说“不供发表”。会见中,邓小平同志对金日成主席讲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我们两国关系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什么‘联盟’,什么‘牢不可破’,那都是靠不住的,实践证明这五项原则是最靠得住的。”

1984年,邓小平同志还说过:“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他开创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是根据上述思想提出的。

邓小平同志如此重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与时代的变化密切相关。上个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世界的变化与进步,逐步由“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时代主题的变化是国际关系中,也是世界局势中最大的变化。时代变了,很多东西必须跟着变。他老人家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从时代变化的角度来处理国内和国际问题。

1988年,邓小平又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旧秩序与新秩序的主要差别何在?主要差别是旧秩序是建立在强权政治、丛林法则、霸权主义的基础上,可以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恰恰相反,强调的是平等、相互尊重、互利、和平共处。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新秩序,显然更加有利于和平、更加有利于公正、更加有利于世界发展与繁荣。

今天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变化的过程当中,有人把世界的变化概括为,从MAD(互相确保摧毁,即冷战时期美苏两家都制造和储存了大量核武器,谁也不敢动,打核大战大家都灭亡),进入了MED(经济上相互依存)。世界各国之间相互的依存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同时,人类又面临着的极为严峻的共同挑战,诸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自然灾害、流行疾病、跨国犯罪等。没有一个国家,不论其如何强大,能够单独应对这些挑战。人类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生存下去。

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和面临的共同挑战,把人类联合在一起。人类要联合、要合作就需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基础,离开这个基础,联合与合作是很困难的。然而,今天的世界是从旧世界演变过来的,虽然世界变了,但是人们的思想往往落后于实际,往往用惯性思维来处理今天面临的问题。今天的世界还很不太平,仔细分析,不太平的根本原因,还是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思想在作祟,总想征服人家、控制人家,根本不愿意去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符合世界潮流、适应世界变化、富有生命力的原则。尽管它已经存在了60年,但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是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我相信,21世纪国际关系的实践,会进一步显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大的生命力。大家都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去办事,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吴建民:

曾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

中国驻荷兰大使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大使

中国驻法国大使

国际展览局主席

外交学院院长

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

现任外交学院教授

欧亚科学院院士

欧洲科学院院士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6

20年弹指一挥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

更多>> 深度报道

中国经济新未来

随着中国的经济总量越来越大,如今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其GDP绝对值与往昔也不可同日而语。

林毅夫:实现 ...

中国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发达国家、中等发展国家,资源密集型国家、劳动力丰富的低收入国家都带来益处。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