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任职以来的首份政府工作报告,该报告也是中国决定全面深化改革之后的首个政府工作报告。这份出现了77次“改革”的报告,指明了2014年中国政府工作的方向,表达了中国政府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勾勒出中国的发展蓝图。本刊选取报告中10个重要数据,与读者一起回顾这份“接地气、聚民智、增信心”的政府施政报告。
7.5%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4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李克强指出要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设定该目标,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调整优化结构。

经济增速目标看似与百姓距离遥远,但其实和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关。来自湖南省宁乡县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潘润兰认为,大河有水小河满,只有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年轻人出去打工才能找到工作,家里的收入来源才有保证。
长期研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分析认为,“增速目标保持不变,对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至关重要,对于稳住就业、改善民生必不可少,而且与中国经济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相符,既传递了政策导向,又实事求是。”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表示,面对风险和挑战,要积极化解但不必恐慌。总体看,今年中国经济外需可能好转,内需保持基本稳定,而改革将激发新的活力。“经过努力,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完全能够实现,而且在全球范围看是比较高的。关键是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着眼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3.5%左右
中国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设定这个目标考虑了2013年涨价翘尾影响和2014年新涨价因素。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指出,2014年将CPI目标设置在3.5%是比较合理的,既考虑到前一年物价翘尾的因素,又能给资源能源价格调整预留一定的空间。老百姓对物价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对老百姓来说就是最大的“踏实”。物价稳,则民心稳;民心稳,则国家稳。
“今年物价应当不会出现较快上涨,涨幅总体温和。”刘树成分析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会过快,供需基本平衡,这是对物价涨幅的最大约束。特别是货币政策稳健,粮食生产“十连增”,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都有利于稳定物价。
1000万人以上
2014年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需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李克强表示,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

“就业是重要民生,报告中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要比上年‘加码’100万人,这让我们感受到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之大。”全国人大代表杨淑娣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认为,这个目标彰显政府更加注重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上调就业目标,这很不容易,“调高就业目标也显示出政府对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