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一桥飞架中欧


2014-04-03 08:12:02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2日电 亚欧大陆桥,一头连着中国,一头牵着欧洲。

中国,欧洲,两者加起来,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经济全球化之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势,把双方紧紧相连。其关系走向,牵动世界格局。

2014年中国外交,从索契冬奥会拉开序幕,又从欧洲开始演出第一幕。

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飞往亚欧大陆桥的那一端。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

11天,84场活动。新形势下的中欧关系发展,就在如诗如画的阿姆斯特丹拉开帷幕——

这一高密度、快节奏的访问,开创了中国外交史的诸多第一: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到访荷兰,首次到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首次到访欧盟总部。

这一高规格、全方位的访问,深化了中欧关系史的诸多领域:中法之间,传承半个世纪前破冰建交的勇气,在“知天命”之年谋划两国关系“向哪走、怎么走”;中德两国,不再局限于经济伙伴,更是政治和战略合作伙伴;中比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酝酿已久,欧洲期盼多时。习主席上任以来,欧洲密切关注他在国际舞台上的一系列精彩亮相,发出热情邀请。

中欧从未相互走远。历史深处,丝绸之路,帆影幢幢,驼铃声声。近现代,政治、经济、人文,千丝万缕,水乳交融。

中欧从未如此相近。元首外交,提升战略定位,拓展合作空间,对接利益契合点。中国同四国关系有了新的定位:中荷建立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法开创紧密持久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中德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比建立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走近彼此,欧洲更加认同中国发展道路,理解中国执政理念,合作意愿更为强烈。这意味着欧洲看待中国的视角正在发生历史性转折。

最后一站,比利时的布鲁日。布鲁日在弗拉芒语中的意思是“桥”。地点,“欧洲政治精英的摇篮”欧洲学院。习主席发表重要演讲,全面阐述中国对欧政策,主题词也是“桥”:

“我这次欧洲之行,就是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

“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欧史新一页,中欧梦大篇章,正在徐徐展开。

1   2   3   4   5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4

中国古语有云,“为政之道,以厚民生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百姓的期盼就是政府的工作。

更多>> 深度报道

民主之风吹拂民间

“‘海选’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标志,开启了把民主权利还给农民的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

产业升级助力 ...

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主线。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