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史明德大使就习近平即将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和中德双边关系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


2014-03-20 19:05:02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3月8日上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外交部长王毅在回答有关中欧关系的问题时表示,习近平主席将于3月下旬到欧洲进行访问。这是中国为推进大国关系所采取的又一次重大的外交行动,必将开辟中欧关系新的历史篇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在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也表示,德国各界都很期待这次访问,期待聆听新一届领导人对中国未来发展蓝图的介绍,因为中国的发展牵动世界的发展,中德、中欧关系的走向都取决于中国今后的发展变化。

中国网:今年3月习主席也将访问德国,展开其任期内的首次欧洲之行,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德国各界对此次出访都有怎样的评价和期待?

史明德:3月底习主席将出访欧洲,这是习主席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一次出访欧洲,也是第一次到德国进行访问,是我国的重大外交行动,德国的各界都很期待这次访问,期待聆听新一届领导人对中国未来发展蓝图的介绍,因为中国的发展牵动着世界的发展,中德、中欧关系的走向都取决于中国今后的发展变化。

习主席的此次出访将对中德关系、以及中欧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都会有很大的推动。德国各界都期待着了解中国的发展,从中来评判中国的发展变化对世界的影响变化,以及中国的政策给双方的务实合作带来哪些新的机遇。

中国网:去年9月份,默克尔赢得大选,开始她的第三任执政期,您如何看待中德关系今后的走向?您对未来十年中德关系发展的预期如何?

史明德:默克尔去年9月份赢得了大选,新的一届德国政府开始正式运行了,默克尔是第三次担任总理。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洲的政坛有一个现象,是“逢选必败”,因为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很大,失业率也在上涨。但德国不仅没有败,还得到了70%以上的民意支持。我认为这跟德国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经济一枝独秀有关。

我认为,中德关系在发展上有三个“新”。

第一个新,是两国都是新的政府,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共同开创中德关系的新局面;

第二个新,是两国都处于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在新的一届领导人产生以后,我国领导人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这将对中国今后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我们的改革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而同时,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很突出,也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欧洲有某种引领的作用;

第三个新,是两国面临新的合作机遇。中国跟德国都是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去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同时,制造业在两国经济比重中都占了很重要的部分,中国和德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实体经济。中国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要大力推进节能环保、绿色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正好是德国经济的强项所在,会给合作带来新的领域、重点和商机。

中国网:今年被誉为改革的元年,您认为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会给德国带来哪些影响和机遇?

史明德:我在当地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觉,不仅是我们自己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三中全会的决定,德国各界尤其是经济界也非常感兴趣。我在当地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受邀去做一次报告,去向德国各界介绍三中全会决定的具体内容,宣传我们新一届领导人的执政理念,和新的举措。德国经济界很渴望,也很善于深入地研究决定报告,因为德国商人希望从中发现新的商机、合作机遇,比如,是否要扩大投资?应当在哪些领域扩大投资?要不要去中国的中西部投资?德国经济界希望紧密跟进中国发展的战略方向,来调整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比如,大众已经做出了在乌鲁木齐投资建厂的决定,大型化工企业巴斯夫也将在重庆建厂。

中国网:目前,中欧双边投资和贸易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您认为中欧双边投资和贸易协定谈判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是什么?德国将在中欧关系中发挥什么作用?

史明德:目前德国在欧洲是我们最大的投资国,也是对我们技术转让最多的国家。根据统计,现在在华投资的总额达到400亿欧元,企业数量达到7500多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汽车、化工和交通行业。去年,德国对华投资增长了将近30%,说明德国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是很足的,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两国的贸易保持了增长的势头,非常不容易。

同时,近几年我们对德国的投资也是在成倍地增长,由过去的“单行道”,变成了现在的“双向投资”。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德国也很有成就,目前在德国的企业已经有2000多家,势头很好,中德合作用李总理的话就是“驶入了快车道”,双方合作的空间很大,怎么把中国制造跟德国制造能够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和补充。德国在制造业、环保、节能、汽车、化工等方面的优势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此外,我国与德国在发展职业教育上也有很多合作。目前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有3万多人,有500多对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伙伴。

中欧之间发展前景很大,但是因为随着中国制造从低档向中高档迈进,竞争力不断上升,中欧之间也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倾向,在“双反”案件里,欧洲有很多。我们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个也是中欧贸易中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3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一年。时值两会召开之际,本刊记者采写了一组报道,试图展示深化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全面升级。

更多>> 深度报道

民主之风吹拂民间

“‘海选’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标志,开启了把民主权利还给农民的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

产业升级助力 ...

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主线。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