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中国外资吸引力依然向好


2014-06-04 11:03:31     作者: 本刊记者 矫 枫    字号: T|T    来源:

2014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演讲时说道:“我们将着力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扩大服务业包括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譬如,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我们将与国际市场更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早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就提出,2014年要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使中国继续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

市场人士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法律政策环境日臻完善,中国吸收外资的综合优势并未改变。中国外资吸引力依然向好。

市场:无法取代的优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近20年,中国已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12年,中国更是超越美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地。

 
2013年四川成都财富全球论坛

近两年,中国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淘汰落后产能势在必行。同时,中国的人口红利进入拐点,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但中国吸收外资额依然保持稳定且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吸收外资平稳回升,从2月份起连续11个月单月吸收外资保持正增长,呈现稳定的发展态势。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75.86亿美元,同比增长5.25%。

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FDI)107.6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64.16亿元),同比增长16.11%(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连增12个月,这一增速也创下了去年8月以来的新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小济认为,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在于有着13亿人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条。

张小济说:“过去外资企业看重我们充裕的劳动力,现在更看重的是市场。我们做过问卷调查,跨国公司投资的第一目的已经不再是低成本,而是大市场。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提高,整体需求在扩大,包括各种不同档次的需求。所以全世界都看好我们这个市场。另外,虽然说用工成本已超过东南亚其他国家,但是我们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很难有人能替代这种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同时,我们往往在一个产业集群中,会有各种配套的生产企业,产业链完整,这在全世界别的地方也很难找到。所以,虽然我们的成本比别人高一些,工人工资比他们高出好几倍,但为什么还没有出现大量的外资撤资或转移,就是因为综合效率高。”

从制造业转向服务领域

3月7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商务发展与对外开放”记者会上指出,调查显示85%以上的外资企业是盈利的,90%以上的企业愿意继续在中国扩大投资,中国综合利用外资的优势并没有改变,只是在方向上、在结构上、在领域方面发生了变化。他说,2013年有超过一半利用外资是在服务领域,这就和当初投资在制造业和生产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据了解,去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了63.3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增速高达57.02%,其中,社会福利保障业、电气机械修理业、娱乐服务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68.63%、308.8%和117.42%。

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跃居全球第一大制成品出口国,这得益于制造领域实行全面深入的对外开放。而相比之下,中国的服务业开放程度低,竞争力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

 
上海自贸试验区2013年在服务业领域提出的23项开放措施已经全部落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制造业仅靠规模扩张已无拓展空间,应向上水平、高精尖、规模化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服务业配套跟进。

张小济说,服务业是外资企业最关心的,也是最近出台措施比较多的领域,制造业当然也还有潜力继续开放,因为还有部分领域没有完全开放。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选择了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等六大领域对外资开放,实施23条开放措施。这块被寄予厚望的改革开放“试验田”,以首次尝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准入前国民待遇为亮点,致力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张小济说,对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来讲,不管进入哪个行业,都要经过审批,这是中国法律规定的。作为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了局部的突破,推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等,为全国积累了扩大服务业开放、推动政府管理从审批制向备案制转变的经验和信心,最终实现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外资管理体制。

除了“试验田”之外,中国也正着力打造公平法治的“大气候”。在2013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向世界承诺,中国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法律法规,为各国在华企业创造公平经营的法治环境。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6

20年弹指一挥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

更多>> 深度报道

中国经济新未来

随着中国的经济总量越来越大,如今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其GDP绝对值与往昔也不可同日而语。

林毅夫:实现 ...

中国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发达国家、中等发展国家,资源密集型国家、劳动力丰富的低收入国家都带来益处。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