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手札收藏 拍场新宠


2014-06-04 13:37:30     作者: 文、图|马 林    字号: T|T    来源:

名人手札、信札版块一直以来都是拍场的配角,甚至是许多拍卖公司都不愿意去做的版块,直至2009年陈独秀等致胡适的13通27页信札成交价达到544.4万元,随后国家文物局启动了优先收购权,将这批信札买下。这是个具有里程碑的举措,使得更多市场人士从单一关注名人书画,转而对于信札和手稿有了更大的兴趣。

 
晋代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国内名人手札拍卖最早始于1994年,当年翰海秋拍中有一册15通的徐悲鸿行书手札,估价10万元,每通信平均6000多元,最终却以流拍而告结。2004年,同样是在翰海,仅仅3通的徐悲鸿信札便以24.2万元拍出,每通平均8万元,升值幅度达到10年前的10倍之多。据不完全统计,最近5年名人手札价格每年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2012年,在艺术品市场趋冷的情况下,名人手札的高价成交体现出它的抗跌性。2013年5月,鲁迅手稿《古小说钩沉》在嘉德春拍古籍善本专场以11.5倍于起拍价的690万元成交;2013年5月,“曾国藩手书家训”从10万元起拍,最终以230万元成交;2013年11月,出自鲁迅亲笔的《致陶亢德信札》,全文不过200余字,却拍出655.5万元的天价,一字均价3万元;2014年1月5日,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在南京以1207.5万元成交,创下中国文人手稿拍卖新纪录。

近两年,一些拍卖公司已逐渐重视名人手札的征集与拍卖,未来名人手札将会进入更多收藏爱好者的视线。手札是书信的别称,又称书札、信札、尺牍等。广义的手札还包括文稿、诗稿、小幅书法作品手迹。书信是人类传递信息的载体,中国书信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代。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张逐渐推广普及,书信获得空前发展。据专家介绍,名人手札热潮不是从现代开始的,实际上自明代就已经形成了。古人没有书法创作的概念,他们最早的书法作品就是以手札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后人称之为“帖”。比如距今1700多年的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存世最早的书法真迹,其字古朴、雄浑、沉厚,堪称“无价之宝”。著名的“三希堂三帖”——王羲之写给亲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子的《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还有颜真卿的《争座位帖》、杨凝式的《韭花帖》等等,都是手札。

 
宋代欧阳修书札

名人手札的收藏价值是逐渐被大家认识的。在曾经那个特定的年代,名人手札、手稿,以及其他历史文献,都是作为废旧物资来处理的。艺术品鉴赏资深学者、文物收藏大家阎焰说,名人手札也曾被当成废纸卖,他的一个朋友,当年2000元买回一卡车,现在抽出一张纸都能卖好几万元。他本人也有过收藏名人手札的经历,但数量不是很大。他说,那时候北京的一些单位,书信、手稿等资料都当垃圾处理,他从中抢回一部分。他说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到2000年以前,类似资料已经全部消化掉。曾经有一段时间,历史文献资料不被重视,成堆成捆地处理掉了,有些被工作人员当作私人物品拿出来卖。阎焰认为,不重视档案资料的事也不只是近代才发生的,“清宫内档都曾经当垃圾卖,8000麻袋的档案,今天看来都是至宝。”

然而,名人书札收藏虽热,却也渐有鱼龙混杂之势,收藏专家提示收藏书札有几个要素需要格外注意。首先,书者“名气”是书札收藏的关键所在,其中尤以著名艺术家、文人学者、政界人士的原件手稿为最。“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13通”以554.4万元成交,“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20册”以990万元成交,说明除书写者外,上款人和收藏者的盛名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名人书札往往与时代风云、历史变迁紧密相连,其珍贵的历史内涵更为市场所重。书札在特定的时机下写就,具有书写者本人浓重的个人色彩,书写多洒脱随性,比起立意创作的书画作品更多意趣。因此,观察书札时要注意其中的风骨,特别要警惕匠气过重、章法支离、结字呆板的伪造品。另外,书札的品相也非常重要。无残污破损,无缺页断码,保存完整状态最好,信函与信封、邮戳一同保留更佳。从审美和保存角度而言,书写工具以毛笔最佳,钢笔次之,铅笔、圆珠笔更次之。书写材料如纸、绢等的年代及保存情况也是考察藏品的重点之一。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6

20年弹指一挥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

更多>> 深度报道

中国经济新未来

随着中国的经济总量越来越大,如今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其GDP绝对值与往昔也不可同日而语。

林毅夫:实现 ...

中国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发达国家、中等发展国家,资源密集型国家、劳动力丰富的低收入国家都带来益处。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