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人活着,要找到平衡点——专访法国著名导演菲利普·弥勒


2014-06-03 10:49:33     作者: 《今日中国》特约记者 唐元恺    字号: T|T    来源: 今日中国

  菲利普·弥勒 (Philippe Muyl),法国著名导演,拍摄过《厨房与依赖》、《可爱的小炸弹》、《全部消失》、《魔力大蓬车》、《蝴蝶》、《红苹果》等影片,并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2014年4月,受邀担任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评委期间,他携其新片《夜莺》做客今日中国杂志社(以下简称“今日中国”),接受独家专访。

  今日中国:中国电影的合拍片,可以追溯到1913年,那也是中国第一部故事长片。但百年之间真正由国外导演以合拍片的方式执导一部中国影片,您是第一位。为了拍合拍片,您认真学了很多天的中文,我想您肯定知道中文中有个“忙”字,它由“心+亡”字组成。在《夜莺》这部新作里,您关注到发生在中国的一个世界性现象——高速生存,大家都很忙,可狂乱的脚步却让不少人迷了路,迷失了自己,也使得一家人变得“陌生”,也就是说,心丢了,“死”了……具体到您镜头里的故事与表现,好像有种规劝,也好像有种不忍,又好像是要给观众一个理想化的东西。是什么原因让您想到拍这么一部影片的?

  菲利普·弥勒:选择中国来拍摄这样一个故事是非常好的,因为中国在短时间内有着非常大的变化,城乡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是这样显而易见的。在中国,会非常容易发现这种变化,人们会因为非常快的社会变革,就像您说的“忙了,心死了”。另外一个想拍这部影片的原因就是,我想跟人们探讨一下“人真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是仅仅想追逐金钱追逐名利,还是想找一些受到传统价值观影响的,心灵上的、道德上的东西。这就牵涉到一个如何平衡,就像中国现在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和谐。如何找到这个平衡点,在追逐物质的同时,能保存传统的文化,能保存传统的价值观,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今日中国:我们知道您当电影导演之前,从事了很多年的广告工作,包括“依云”这个品牌的logo好像也是您设计的,而广告跟电影拍摄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需要创意。从创意到执行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导演的控制力,也需要整个团队的合作。《夜莺》这部电影是跟中国的制片团队合作的,您在这个过程中,是怎样将创意执行下去,以达到您想要的结果?这其中又有没有什么遗憾呢?

  菲利普·弥勒:最初,我没有想到本部合拍片在融资上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这之前,我只是想到在艺术上的合作。这部影片是由我导演的,所以在讲故事的方法上有所不同,我更注重细节的表现,情感更加敏感,主要还是细节上的合作。我觉得这部影片跟其它合拍片最大的区别在于整个故事的结构。我讲了一个非常原生的中国故事,但用了一种西方人比较容易接受的叙述方式,这使得这部影片会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能“走出去”,能让西方的观众更容易读懂这个故事。这部影片我没有太多的遗憾,跟我最初的想象是差不多的。其实做一部影片好像是你在画一幅画,最先画出一幅草图,然后不断地修改,在基本格调出来以后,你再加上一些颜色。最后完成的这幅画,可能会跟你想象的不一样,不过,只要这幅画是一幅好画,是一幅杰作,就没有任何可以遗憾的地方。其实在拍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很多东西,有一些不可预见的事情发生,有好的时候,比如,我们剧本里没有的元素,我们在拍摄时候突然发现它了,我觉得很不错,马上移植到拍摄当中。并不是只在中国才讲这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概念,有时候我们拍电影的时候也是需要运气的,我觉得,在这部电影制作的过程中我的运气还是很不错的。

  今日中国:我知道您跟其它国家的团队也有过合作,这次跟中国团队、中国制片方合作,您对他们有何评价?

  菲利普·弥勒:这部影片不单单是一个优秀的合拍片典范,它也是各个方面合作的一个好的楷模。因为我们在合作的时候,有技术方面的合作,有艺术方面的合作,比如我们有非常棒的中方团队,法方有非常棒的录音师现场采音,整个电影的后期都是在法国做的,因为法国在这方面比较领先,比较成熟。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平衡。它是中外合拍的一个非常好的典范。合拍片听起来很好听,可做起来却非常不容易。我们整个团队,包括制片的团队,都花了很大的力气,非常辛苦。

  今日中国:在这个辛苦的过程中,有没有刚开始不大和谐,最后达成和谐的事情?毕竟中法人员在文化、观念、做法等方面还是有不少的差异。

  菲利普·弥勒:在法国招募剧组人员的时候,就告诉他们了,我们这个电影是去中国拍摄,不是在法国拍摄,希望他们到了中国之后,能够入乡随俗,不能搞特殊化。通过来到中国拍摄,给他们的人生也留下了宝贵的经历,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个团队是非常和谐的。

  今日中国:您认为是否存在“民族电影”或者说法国风格的电影呢?

  菲利普·弥勒:我觉得电影是没有国界的,不能说某种风格就是法国电影或者某国电影。我曾经在看一部影片,我以为它是法国人导的,但其实是美国人导的。电影其实是一种个人的、艺术的集大成的体现,不存在国界、地域之分别。

  今日中国:在电影中,一般来说,许多导演都会抓住戏剧冲突不放,而在《夜莺》中,您似乎在冲突有可能继续抓人的时刻把其淡然放下,影片中处理李保田主演的老人与其小孙女的关系便是如此,这是尊重遵循生活的逻辑呢,还是有其它什么原因?

  菲利普·弥勒:这部影片里最主要冲突的关系是父子两人的冲突关系,而不是爷孙两人的冲突,所以我在影片里非常注意,没有将小女孩设定为一个非常刁蛮和可恶的形象,我用的是简单的方式去处理爷孙两人关系的细节。您说到的冲突关系,父子之间是有很多冲突和矛盾的,这个小女孩也只是赌气等这样一个表现,所以我没有按戏剧冲突那样的手段去处理它。具体到父子关系这个细节,儿子因为小女孩的丢失,好几年不说话。人生中人与人的矛盾,有时候往往不是很大的事情,就是一些小事。

  今日中国:说到父子之间,他们缺乏沟通,好像是您要着力表现的?

  菲利普·弥勒:父子矛盾的起源,刚开始创作剧本的时候也是一个很纠结的地方,怎么样找到一个点,让父子之间有矛盾,最后我们发现“孩子丢了”这个点是最切合的。

  今日中国:前面咱们提到,为了这部影片,您苦读中文,您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您对中国的美,对中国文化最欣赏的地方在哪里?

  菲利普·弥勒: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非常喜欢现代的,快节奏的,充满活力的都市生活。回到法国巴黎,回到我住的地方,我觉得自己好像进了一个博物馆一样。

  今日中国:这部影片将在5月7日在法国正式上映,此前,它已在很多国际电影节上展映过,反映都很好,在您看来,如何能够在世界上的不同地方都能一起来分享文化与电影的魅力,需要怎样的“定位”来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都看得明白?

  菲利普·弥勒:《夜莺》是个非常好的例子,这是部中法合拍片,它能够有不同的身份。虽然讲的是个中国的故事,但是它有一个普世的主题,普世的价值观,所以也能够让西方的观众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不知道有什么锦囊妙计让一部影片在国际上有影响,但我想只要把电影做好了就能够达成这个目的。

  我觉得在世界上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中国现在还不被很多人所知,有时候甚至是被误解的,比如在法国,很多法国人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样子,他们只会相信自己在电视里看到的中国的样子,比如说污染等消极的方面,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中国不是这个样子的。

  今日中国:您目前正在担任北京电影节的评委,您也当过其它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从您的角度,什么是好电影,什么才是好电影的标准?

  菲利普·弥勒:有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选一些影片得奖,其实电影节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其实是非常主观的一个事情。首先,我觉得一个好电影,最基本的是要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能把一个故事讲好,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今日中国:面对电影市场,现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好像仍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即好莱坞,中国有些专家干脆叫它“好烂污”,您对其霸权,是否觉得需要一种对抗,用一种“本土电影”的方式进行对抗?

  菲利普·弥勒:在法国,我们是有组织的,有非常健全的一个系统,能够让法国本土的影片占领比较重要的一个份额,来面对好莱坞与美国影片的入侵。我知道现在中国的电影主管机构,对法国电影的融资体系非常感兴趣,在法国是有一些通过显而易见的资助使电影人实现电影梦的政策。我觉得如果仅仅依靠市场的手来操纵整个电影市场的话,那整个电影市场都会被美国电影占领,我觉得有必要来健全自己的防御体系。而这个防御系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帮助和扶持新的电影人,新的导演来做电影。

  今日中国:那么作为导演前辈,您对年轻的电影人有什么建议吗?

  菲利普·弥勒: 其实给建议是非常难的,因为每个人的道路都不一样,我觉得年轻的电影人应该少想一些商业上的东西。

  今日中国:您下一部电影是否还来中国拍摄?

  菲利普·弥勒:目前我还没有在中国拍片的项目,等《夜莺》上映后看中国观众的反响,电影人对我的评价和认可,再看有没有机会继续在中国做一部电影。我需要一个中国的合作伙伴,毕竟我是个外国人,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整个事情。

 

                                                                                                    (刘澄子 整理)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5

为了提高发展质量,保护环境,中国放慢了经济增长速度。健康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未来。

更多>> 深度报道

中国经济新未来

随着中国的经济总量越来越大,如今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其GDP绝对值与往昔也不可同日而语。

林毅夫:实现 ...

中国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发达国家、中等发展国家,资源密集型国家、劳动力丰富的低收入国家都带来益处。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