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回归古典—文人赏石


2014-02-27 16:43:27     作者: 文|金成 图|马林    字号: T|T    来源:

在2013年底北京翰海拍卖公司的“玲珑秀巧——石艺术”拍卖场上,共有98件古典赏石上拍,与中国书画和古董珍玩等其他拍场人头攒动竞相举牌的场面相比,现场显得有些冷清,总场89万元总成交额在秋季动辄千万的大拍中,显得很不起眼。对养石斋主人韩叶露来说,这个成绩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究其原因,韩叶露表示:“虽然底价很低,但是因为预展的地点与主场分得很远,前期宣传不够到位,很多人不知道地点。加之拍卖的时间段集中,不少人都是拍卖当天在现场拿到书翻了翻,画了几件就直接举牌。那些从拍场满载而归的人明摆着的是捡漏。”

 
明 木化石赏石

自1997年进入传统观赏石市场的韩叶露,见证了传统观赏石市场从无到有的起起伏伏,他坦言这次拍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赔本赚吆喝,目的是吸引人们来关注传统古典赏石。其实无论在国内或国际拍卖场上,赏石只是一个新兴门类,2002年纽约佳士得推出了65块“泥留斋”收藏的赏石,其中一块以4.5万美元拍出;2004年,纽约苏富比也推出了赏石拍卖,其中,一件长76.5厘米、宽45.7厘米的深灰黑色灵璧石,估价5000至7000美元,成交价4.08万美元。

近十几年中国各地有关赏石的拍卖陆续有数十场,其中2008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的“翦淞阁重要赏石收藏拍卖”专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场专拍的拍品由台湾地区著名藏家黄玄龙提供,共上拍27件拍品,其中赏石14件,除了一件未成交外,共成交1839.22万元,其中赏石13件成交1432.95万元,占总成交额的78%,平均每件赏石成交价达110万元。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有5件。最高成交价的“元·玉山璞·黑灵璧石”为384.75万元,被一位亚洲古董商收入囊中,成为该专场的魁首,此场拍卖带动了整个市场,辐射到内地,使当时很多人开始去关注和了解传统古典赏石的价值和价格。

而今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火爆,赏石收藏一直在比较小众的范围内,未有大的起色,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流传有序的文人雅石极为稀少。古代供石的开采能力有限,完全凭借人力。所以在当时的数量就极其有限,即使像苏轼、米芾、文征明、米万钟、李日华、董其昌这样的大文人一生所能得到的不过几块,多者十数块而已。李日华字君实,一字九疑,号竹懒,嘉兴人。明万二十年 (1592) 进士,历任九江推官、西华知县等。他善于鉴赏、富于收藏,是与董其昌、王惟俭齐名的明末博物三君子。从日记中可知他所经手的书画古玩何止数千件。可是一块好的石头却相当难找,他家中称心如意的供石不过昆石、英石、灵璧石三四块而已,每块都珍爱有加。这些数量稀少的文人雅石流传到今天则更为珍贵了,极少在市场上出现,可交流的藏品稀少也就造成赏石收藏群体小,据上海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俞莹介绍,国内的藏家中专收老石头的不过二三十人。

 
明 铁梨木木座奇石立峰

历史文化的断层和古典赏石文化理论指导的缺失,是造成古代赏石的文化价值不能被广泛认识的另一重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有悠久历史的赏石艺术,在当代为世界所认知却是得力于西方学界,1985年,美国 China House Gallery 和 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 在纽约举办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中国古典赏石为题的展览。一门在她的祖国冷寂近一个世纪的艺术立即以其不凡的形象和不解的意味吸引了西方艺术学界的注意。从那时起,便开始了有关中国古典赏石的文化诠释、美学理解以及欣赏历史等诸多问题的热烈讨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伴随诸多相关研究、展览和出版,以美国学界为主的对中国古典赏石所进行的文化、历史、断代、分类、欣赏、雕刻、功能、地质诸方面的研究,将有关中国古典赏石的认识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但西方学者的研究将中国古代的文人赏石纳入到西方视野中的抽象艺术里,多少令人觉得有点尴尬。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3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一年。时值两会召开之际,本刊记者采写了一组报道,试图展示深化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全面升级。

更多>> 深度报道

民主之风吹拂民间

“‘海选’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标志,开启了把民主权利还给农民的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

产业升级助力 ...

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主线。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