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话剧《活着》感动柏林观众


2014-03-14 11:04:44     作者: 苏珊·布施曼(Susanne Buschmann)(德)    字号: T|T    来源:

“中国剧团要来柏林演出啦!”听到这话的一些柏林人往往会想:“那一定是中国的一个京剧团来访吧。”但是,大错特错了。此次来访的不是京剧团,而是中国国家话剧团。他们上演一部名为《活着》的现代中国话剧。对柏林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特别的消息。德国首都柏林将迎来一次不多见的文化活动。因为德国人对现代中国话剧艺术知之甚少,所以,他们期盼这次演出。

 
坐落在柏林市中心的德意志剧院于185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这座依照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成的剧院是德国最著名的剧院之一

德国的中国文学爱好者早就知道余华的小说《活着》。在德国,余华称得上知名的中国作家,他并不是2010年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之后才声誉鹊起的。早在2003年,他的小说《活着》就被译成德语,余华其它作品的德语译文也相继在德国出版。比小说《活着》更有名气的是根据小说拍摄的同名故事片,张艺谋担任导演,该电影于1994年在戛纳获奖。

 
2014年2月初中国话剧院在德国柏林德意志剧院隆重上演余华创作的话剧《活着》

现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将小说改编成的话剧奉献给德国观众,余华亲自撰写剧本,这部话剧的导演是当今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的中国导演孟京辉,他堪称中国先锋派试验话剧的开拓者。富有表现力、创造性强是他鲜明的艺术风格。人们普遍认为,孟京辉以其充满喜剧色彩、批判性以及浓厚生活气息的独特舞台风格为中国现代话剧注入了新的能量,使之风貌焕然一新。孟京辉对德国戏剧情有独钟,作为导演,孟京辉将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的名剧《浮士德》(Faust)和贝尔托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的名剧《三分钱歌剧》(Dreigroschenoper)先后搬上话剧舞台。他还特别推崇德国导演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的艺术风格。

因此,善于创新的导演孟京辉将德国作为他的话剧国外巡演的首站就不足为奇了。在柏林,先锋派话剧即有辉煌的历史,当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著名先锋派艺术家埃尔温·皮斯卡托尔(Erwin Piscator)、马克斯·莱因哈特(Max Reinhardt和贝尔托特·布莱希特都曾活跃在柏林。皮斯卡托尔在柏林时,将传统的话剧通过激烈的方式转变成为“政治话剧”,他把当时舞台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并且在自己的导演工作中,与当时风靡的单纯追求传播艺术美感的舞台美学划清了界限。马克斯·莱因哈特则通过力度强劲的导演风格和语言、舞台背景、音乐和舞蹈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融合协调,为德语话剧开拓了崭新的意境。特别是布莱希特在柏林创造了“叙事戏剧”(episches Theater)这种新的戏剧种类。“叙事戏剧”不仅对德国的戏剧舞台艺术产生了持久的影响,而且还影响到整个国际的话剧艺术发展。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3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一年。时值两会召开之际,本刊记者采写了一组报道,试图展示深化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全面升级。

更多>> 深度报道

民主之风吹拂民间

“‘海选’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标志,开启了把民主权利还给农民的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

产业升级助力 ...

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主线。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