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2012-02-16 15:14:37     作者: 文/顾中一    字号: T|T    来源:

去年年底接受采访时,有记者让我“预测”一下明年可能会被爆出的食品安全事件,考虑到中国农业散户多,监管成本高,但随着检测设备的普及和被重视,原先没有条件查处的问题将会一一浮上水面。“潜在的”问题应该会出在已有检测标准、但是执行监管不严的农副产品上,没有想到,话音未落,蒙牛就出事了。其牛奶被查出含有致癌物质的新闻,短时间内就被炒得沸沸扬扬。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对部分食品抽检的结果,蒙牛某批次牛奶因黄曲霉毒素超标,被列在了公示名单上,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尤其是对于已有乙肝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更容易使其诱发肝癌,因此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物。各国都对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有限量的标准,对于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中国国家标准限量和美国、日本一样,同为0.5微克/公斤,蒙牛被爆不合格的牛奶黄曲霉毒素含量是1.2微克/公斤,超标140%。

闻悉这件事的当天我曾撰文分析,事件起因大概是由于奶牛吃了不合格霉变的饲料,饲料中黄曲霉毒素转化到了牛奶中所致。黄曲霉毒素有二十多种,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是最常见也是最有害的,它有3%-11%左右转化成为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这个猜测在经过十几家媒体报道后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证实。

蒙牛的发言人辩解称,作为企业他们无法监管到每个奶农,因此不可能保证奶源完全合格,这批次产品还没有正式出厂,应当还是可以通过最后一道检测检查出来,所以出厂合格率仍然会是100%。这段辩解猛的听上去确实有道理,可是实际仍然说明企业在管理上存在隐患。

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超标是一个业内公认的难题。中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便有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很遗憾,由于黄曲霉毒素耐光、耐酸、耐高温,如果仅凭加热需要达到299摄氏度才能裂解。因此普通的巴氏杀菌、超高温瞬时杀菌乃至家庭煮沸消毒都不能有效地在不破坏牛奶品质的前提下清除这种毒素,目前全世界都没有工业生产中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有效手段。各种预防措施的核心都是尽可能从源头减少染毒,比如控制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等等。

按照蒙牛方面的说法,他们还会在出厂前进行检测。可是既然黄曲霉毒素在生产过程中无法有效清除,为何不在从奶农那里收购原料奶的时候便直接检测呢?要知道根据国家标准,生乳和生产出的鲜乳黄曲霉毒素标准是一样的,如果收购时检测不达标,企业是有权拒绝的,这样成本不是更低吗?

对此坊间有一种似乎更合理的“阴谋论”:黄曲霉毒素检测成本高昂、甚至有可能对检测员身体造成危害,因此谁都不愿意经常去测量。从奶农那里收购上来的牛奶毕竟不可能全都超标,所以只需要把质量还算过关的牛奶混在一起,自然黄曲霉毒素超标的可能就大大降低。哪怕真的最后检测仍然超标,不要紧,再等等,找些检测指标优良的牛奶混合一下,直到最终过关。否则怎么解释将黄曲霉毒素放在最后一道检测呢?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没有证据支持的传说。

蒙牛牛奶事发后,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我们还要不要喝牛奶?我的答案是:如果从此就放弃牛奶,每日合理的营养摄入标准就很难达到了,牛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食物。它含有3%左右的蛋白质和脂肪,钙的含量在100mg/100g以上,并且非常容易吸收,还有维生素A、维生素D及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等。每天一个鸡蛋、一袋奶基本是绝大多数营养师开出的食谱中必然包括的两样东西,足见其重要性。

如果实在担心牛奶质量安全,不喝奶就得考虑用什么来替代。以300g计算,牛奶中有接近10g的优质蛋白质,差不多相当于一两瘦肉,这样看来还比较容易补充。而300mg的钙可就不容易替代了,尽管绿色蔬菜、豆制品中都可以补充一些钙质,但是牛奶中的钙质吸收效率仍然是最高的。都说骨汤补钙,事实上一般骨头汤所能溶解出的钙含量极少,甚至浓度与自来水差不多,吸收率也很低。

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不要改掉喝牛奶的习惯吧,尽管这也是一个很“无奈”的选择。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02

从2012年12月开始至今年一月中旬,贺岁档影片成了国产电影的天下。尤其是《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创造了票房奇迹,突破12亿元的总票房使之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国产电影。

更多>> 深度报道

分账之争:中 ...

2012年岁末,超过40余部国产影片扎堆抢占贺岁档之际,一场有关电影票房分账的较量暂时告停。

行走在胶片上 ...

伴随着中国电影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风格的男女演员成为备受观众追捧的明星。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