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北京的天如何变蓝


2013-01-15 16:55:26     作者: 王南    字号: T|T    来源:

2012年12月,环保部公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全国涉及近14%国土面积的47个城市到2015年前,完成PM2.5(细颗粒物)下降5%的指标。其中北京的任务最高,为15%。

关注环保,可以抬头看一眼天

2010年,依仗着400多万粉丝,中国童话大王郑渊洁发起了一次“见证蓝天”计划:准备用一年时间每天给北京的天空拍摄标准像,见证北京蓝天数量。计划刚开始,就发现被人抢了先。

2010年5月,北京姑娘卢为薇和朋友范涛完成了《北京蓝天视觉日记》,此前一年中,他们拍摄到的蓝天只有180天,比北京官方公布的285个蓝天少了很多。这条新闻一时在网上传得很火,通过他们的“日记”,有人看到了较真,有人看到公民意识,也有人发现,北京的天,蓝得真干净。

央视《天气预报》主持人宋英杰曾做过这样的解释:官方“蓝天计划”中对一个“蓝天”日的定义是:大气污染指数低于100,而不见得天是蓝色的。比如一整天濛濛细雨,天色是阴晦的,但空气清新,也计为一个“蓝天”日。所以,我们的视觉蓝天日数和官方的指数“蓝天”日数注定会有差异。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已正式向社会开放

卢为薇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现在北京一家投资公司做文员,有一半时间是在欧洲和美国度过的。她曾生活过的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空气质量其实都不好”,国外生活的经历,让她相信,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而不是信仰他人的定论。

出于好奇,他们决定数数北京一年到底有多少蓝天。于是,从2009年6月1日开始,他们拍遍北京的大街小巷,每张照片里都有一个北京的道路标牌。只要是蓝天,照片上就有一个路人的笑脸,戴着他们提供的特制墨镜,卢为薇说,“墨镜是反光镜面,镜片里会反射蓝天白云。”

“上世纪80年代末,北京城里还有很多工厂,空气特别不好。很明显的感觉,奥运过后,北京的蓝天多了很多。”卢为薇说。

从数蓝天到严控PM2.5

曾几何时,北京城的天空,经常不是迷雾就是灰蒙蒙。郑渊洁曾经拍摄过一张2010年10月22日的天空照,镜头下的天空呈阴灰色,闷得让人添堵。

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北京却被称为“雾都”、“污染之都”。为改善空气质量,1998年年底,北京启动了分阶段控制、治理大气污染进程。虽然治理缓慢,但10年前,每年都会增加几天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蓝天数”,为很多人津津乐道。

2007年11月15日,采暖季开始的第一天,新京报发表了题为《中心城区告别20吨以下燃煤锅炉》的消息。这条新闻清楚地表明,煤烟型污染,是当年影响空气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治理空气污染的主要着力点。时过5年,燃煤行将退出城区,而滚滚车流等带来的二次合成细颗粒物成为人们关注的环保新焦点。

在车公庄大街一栋灰色楼顶,十几台暴露在外的空气采样设备,通过一条垂直的黑色管子,将室外的空气样本输往楼下的自动分析仪器中,源源不断。

在市环保监测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脑上,一串串数字相继跃上屏幕,市民上网就能看到最近24小时内每小时的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

细颗粒物(PM2.5)研究性监测数据,就这样和公众见面了。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