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探访台儿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2014-10-11 07:28:45     作者: 本刊记者 张 洪    字号: T|T    来源:

在北京南站人流簇动的大厅里,巨幅广告“台儿庄—一个寻梦的地方”让经过这里的人心动。曾经只有“血战”,只有“英雄”的地方,何时变成了寻梦的“古城”?前去寻梦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台湾老兵的后代,台儿庄记录着他们父辈的历史,承载着两岸人共同的抗战记忆。随着中国第一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台儿庄奠基,如今,这个中国最有名的二战城市已经成了连接海峡两岸的重要平台。

复活古城

“看,这个我坐过!”

94岁的孙英杰颤巍巍地将手中的拐杖指向雕花门窗下的花轿。

2014年9月3日,作为参加过台儿庄大战的国民党老兵,孙英杰专门从无锡赶来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日活动。

他的拐杖将青石板路敲出嗒嗒的声响,老人由儿子搀扶着,缓缓在古城徜徉。儿子孙锡庆说,父亲平日在家话很少,因为听力不好,沟通要靠书写。但是一到古城,早年的记忆瞬间复活。

孙英杰清晰地记得,7岁那年,村里有新娘出嫁,他被叫来押轿,“坐完花轿还要抱公鸡,让新娘早生贵子。”

 
游客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寻觅昔日的古韵风姿

望着眼前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老人不断喃喃自语着:“旧地重游,旧地重游。”

台儿庄坐落在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沿岸,而台儿庄运河是保留下来的最后一段3公里古河道,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

“从这里出去100米,坐上船就能到杭州。”在运河边上,枣庄市外宣办主任高鹏指着被绿荫覆盖的岸边告诉记者。

在这个距离北京600多公里的鲁南重镇,运河带来了经济繁荣,造就了当年的十里港湾不夜城。历史上的台儿庄,有商铺几千家,流动人口十几万人。

乾隆的御笔“天下第一庄”悬挂在门楼上,夜色中,下过雨的青石板泛着光亮,两侧的雕花门店依次排开,很难想象当年这里曾上演过一场生死攸关的大战。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军队的那场“惨胜”让台儿庄一夜成名。

大战那年,孙英杰只有18岁,他的任务是赶着骡子给部队送给养。说起惨烈的当年,老人告诉记者,“清扫战场时掩埋了2000多具遗体,运河的水都是红的,埋到哪里都忘光了!”

1986年,大陆首部反映国民党正面抗战的影片《血战台儿庄》上映。当年,辗转得到拷贝后,蒋经国急切地看完,很快就开放了国民党老兵回大陆探亲,两岸同胞在骨肉分离38年后,得以重逢,从而揭开了海峡两岸互动往来的序幕。

2008年4月8日,台儿庄大战胜利70周年之际,枣庄市(台儿庄为它的县级行政区)对外宣布:重建台儿庄古城,打造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

 
专门赶来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日活动的三位老兵

作为昔日煤都,在台儿庄重建过程中,枣庄找了5家国有煤矿,让每家各出10万吨煤炭,换来4个亿,作为股份,成立开发公司,演绎了一段用50万吨煤炭换来一座千年古城的佳话。

枣庄市委书记陈伟曾经感慨,世界城市建设中最难“啃”的两块骨头——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和历史文化古城的重建,都让枣庄遇到了。”

中国几十支最好的古建筑队伍齐聚台儿庄,按照明清两代建筑的风格原位重建,精雕细刻。当地人告诉记者,这是一个“绝版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单浆摇遍全城的东方古水城”真的“复活”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毁掉了无数历史名城,只有欧洲的华沙和亚洲的台儿庄得以从战火的废墟中重建。”学者出身的陈伟如此评价这座古城。

2009年,台儿庄被国台办确定为中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成为两岸民众交流、合作的平台,截止到2014年9月,大陆共有海峡两岸交流基地37家,而台儿庄是中国第一家。

基地成立伊始,台儿庄受到海内外持续关注。枣庄市台办相继收到4000多个问询电话,其中不少是台儿庄大战牺牲军人的后代,他们有的想来参观交流,有的表达了投资的愿望。

“台湾方面认为,台儿庄干了一件他们想干而没干成的事情。当时国民政府想在这里建设一个抗战模范城,然而正值战时,未能实现。”台儿庄古城管委会副主任王兆海说,“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重点项目就是古城重建,古城也是两岸交流的平台,二者相辅相成。在这里设立基地,对于两岸交流,对于文化旅游都是一个带动。”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暴行的战争。通过缅怀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探访昔日战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更多>> 深度报道

故事中的人和事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各种外事活动的演讲中,多次这样说道,意为国家之间要民心相通。

难忘鼓岭

“我想她一定在和加德纳先生对话,在缅怀他,因为她终于来到了加德纳先生思念的福州,来到了鼓岭。那一幕非常的感人。”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