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泉州:一座与“海丝”共荣的城市


2014-08-06 11:24:3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字号: T|T    来源:

公元565年,印度名僧拘那罗陀在刺桐港九日山的延福寺,一边翻译着《金刚经》,一边等候季风,南航马来半岛。这件事情,被史学家当作泉州海外交通见诸文献的最早记载。刺桐港,就是现今福建省泉州的古称。

那时,海船的出行和航程要凭借季风、洋流。秋冬之际吹北风,满载着中国陶瓷、丝绸和茶叶的船只,从刺桐港驶出;第二年的春夏之际吹南风,外面的商船又载着香料和药物进了港。每年两次的迎来送往,人们都要去九日山的延福寺举行祈风典礼,祈求神灵保佑一路顺风、平安。

至今在九日山的摩崖石刻群中,有13方记载了南宋官员祈求保佑商船顺风的仪典。最新的一方石刻,是1991年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出的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考察队,在考察了泉州之后留在这里的。这次考察,让泉州成为联合国在中国唯一认定的“海丝”起点,并将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确定在泉州。

站在九日山极目远眺,泉州全景尽收眼底。远处绵延逶迤的晋江在遥远的过去曾是内海,载着安溪铁观音、德化陶瓷的商船浩浩荡荡地从东江和西江驶来,与沿海而来载满香料、药物、宝物的中东商船交汇于此,勾画出泉州海上国际贸易的雏形。

沧海桑田。在这里仿佛最能感知和体会到九日山摩崖石刻文物保管所原所长胡家其所描述的意境:久远年代,寺庙和教堂传出的钟声、诵经声,合着滔滔的海浪声、沿海集市鼎沸之声,往来其间的或黑眼乌发、或高鼻深目、或金发碧眼的人流和睦相处、共生共荣⋯⋯那场景着实令人着迷。

到唐代,泉州已经是中国著名的海港口岸。宋元时期,泉州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一起,成为世界性的两个贸易大港。自那时起,泉州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一个叫雅各的意大利商人在他的游记《光之城》里记录了泉州的极盛景象。

1271年8月25日。雅各的商船停靠在刺桐港。这一天,这个城市给雅各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海船停泊在港口,比他在威尼斯一年看到的还多。能装千人以上的中国海船、船上精密的航海图,以及中国人对指南针的熟练掌握,让雅各觉得,中国人就是把船开到世界尽头也不会迷航。

在雅各看来,“刺桐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贸易城市,繁荣到难以描述。来这里的商人,有意大利人、法国人、英国人、比利时人,也有黑人,最大的仓库是回教徒和犹太人的。”

同样,生活在13和14世纪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和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也在各自的游记里,为这座城市的辉煌作证。

那是一段丝绸般的时光,作为“东方第一大港”、“天下之货仓”,数百年间,泉州千帆涌动、“涨海声中万国商”。

有历史学家认为,就在13世纪后半叶,曾经形成了一个世界经济体系,当时的中国正处在这个体系的中心部分,欧洲是后来才连接上这个中心的。

与海上丝绸之路相伴随的,是古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诸多文化在泉州广泛传播,并与中原文化、古闽越文化交汇交融,相生相长。而泉州人接受异域文化、开放包容的胸襟也由此得到了最好的铺陈。

在短短的涂门街,中国本土的关帝庙与伊斯兰教的清净寺紧邻,而斜对面就是印度正教遗址。不同宗教于一地共生共荣,举世罕见。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特意为此到访:“我们现在这个世界需要学习的,泉州人以前就做到了。”

迎着丝路上温润的海风,中国海外迁徙史上最荡气回肠的下南洋,由泉州人主演。今天,791万泉籍华侨华人散布在世界各地,其中90%在“海丝”沿线国家。他们为住在国和祖籍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丝路承载着的精神,至今仍然投射在泉州人身上,连放声一唱都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因此,当改革开放春风拂过,泉州创造了闻名于世的“泉州模式”、“晋江经验”,成为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当年的“东方第一港”,如今已跻身亿吨大港,建成投产泊位86个;开通连接23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亿吨;进出口总额291亿美元,其中与“海丝”沿线国家的贸易占52%。无疑,泉州在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动能的同时,互利共赢也成为泉州与“海丝”国家合作发展的主基调,在推动各国文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泉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新的发展方向:“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如果说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敢为天下先的泉州人率先走向国际,融入全球化,那么在21世纪全球化的今天,历史再次选择了泉州,并赋予泉州新的机遇和历史使命,泉州“先行区”的设想又一次承继了先人走向海洋、永不停息的勇气。

这一刻,时与空的两个“起点”璨然交汇。泉州站在新故事开篇的起点。2014年6月底,首届中国与阿拉伯城市论坛在泉州举行。如同千年前一样,泉州热忱欢迎来自19个阿盟国家的城市代表和驻华使节等,积极探讨合作,并倡议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

在这个城市的上空弥漫着海的味道,海洋铸就了这个城市独特的气质。重商、务实、开放、包容的独特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爱拼敢赢、海纳百川又极具创造力、创新力的泉州人,赋予了这座城市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活力四射的蔚蓝色基调。

当年的刺桐港在雅各的眼里就像一个大舞台,来来往往的人都在故事里。如今许世吟娥成为中国与斯里兰卡两国友谊的历史见证者和友好使者、王文礼为推广铁观音文化行走在世界各个角落、丁建通开创的361°鞋服正在开拓中东市场,来自中东的商人住在晋江的陈埭村向阿拉伯国家批发着中国制造的鞋服、纺织品,永春达埔香料在蒲水金的手里香飘“海丝”⋯⋯他们都成了新故事的主角,新“海丝”的道路在继续延展。

此时的泉州已经距离雅各700余年。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8

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进程波澜起伏,但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双向通航、贸易未曾中断,并延续传承而惠泽今世。

更多>> 深度报道

侨商的北京机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从早期以海外工程承包为主要途径的大型国企和央企“走出去”,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海外投资的行列中来。

侨洽会:海外 ...

侨洽会旨在服务北京对外贸易,充分发挥海外侨务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促进北京产品“走出去”、海外优质资源“引进来”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