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出国留学:从“没得选”到“择校上”


2012-02-15 10:34:17     作者: 文/本刊记者 孙 超    字号: T|T    来源:

1992年,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国家出台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一方面,进一步放宽留学限制,另一方面,吸引留学人才学成归国,为国服务。这一方针立即受到海内外留学人员的普遍欢迎。有留学生说:“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生政策年年变,但一年比一年好,变得更加成熟,管理也更加规范。”

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0年底,国内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90.54万,他们的足迹遍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外的留学人员有89.2万。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63.22万,“十一五”期间累计回国39.93万人,比“十五”期间增长近3倍,新一轮留学人员归国热潮已经形成。

留学大潮始于公派留学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向苏联派出了1万多名留学生,向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派出了一千多名留学生,1956年起又决定向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和周边国家派遣留学生。1978年12月,改革开放后首批52名公派留学生赴美留学。此后,包括李政道等倡导的“中美联合招考研究生”项目(CUSPEA)在内的多个公派留学项目启动,中国大规模派遣留学人员的序幕就此拉开。

 
留美华人学生

赵腾飞是北京一所大学的教授,虽然退休多年,但日子并不清闲。学校有国外学者来访,他还是会用英语作讲学报告,学校像他这样在专业上过硬,语言又完全没有障碍的学者并不多。在他看来,这完全依赖于当年公派留学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和语言基础。

“直到今天我仍清晰地记得,1982年的一天,学校通知我参加国家公派留学选拔考试,当时我欣喜若狂。”赵腾飞回忆说。

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情况,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出国留学。赵腾飞当时每个月工资才五十多元,而留学来回的机票就要几千元,自费留学对他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通过层层选拔顺利到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之后,他特别珍惜也非常感激国家给他的这次留学机会。1984年留学生涯结束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国。

赵腾飞说,虽然当时国内外差别很大,但是自己根本就没想过要留在国外,一心想早点学成归国。

“半工半读”的一代

90年代初期,“出国热”继续升温,自费和单位公派留学的规模迅速扩大。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成为了留学的热门目的地。这段时间,自费留学成为不少人出国打工挣钱或移民定居他国的捷径。

据统计,1980-1985年,有近万人选择自费出国留学。之后的1986-1990年间,中国内地自费出国留学人数达13万,是上一个5年的13倍,其中仅1990年一年就有5.6万人。到1991年,在外中国留学人员总数已增至17万。2001年,全年出国留学人数超过8.4万,其中自费留学生达7.6万。

现任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成才,1993年应邀赴德国植物遗传和作物育种研究所开始自费读博生涯。

说起出国的原因,储成才说,其实很简单,就是跟随当时的出国潮,因为身边的人大都出国了,他也想出去看看。但是,当时自费留学还不像现在这样热,要求也较高,从准备出国到拿到签证,颇费周折。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02

从2012年12月开始至今年一月中旬,贺岁档影片成了国产电影的天下。尤其是《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创造了票房奇迹,突破12亿元的总票房使之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国产电影。

更多>> 深度报道

分账之争:中 ...

2012年岁末,超过40余部国产影片扎堆抢占贺岁档之际,一场有关电影票房分账的较量暂时告停。

行走在胶片上 ...

伴随着中国电影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风格的男女演员成为备受观众追捧的明星。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