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北京儿艺“下海”记


2012-01-05 17:50:02     作者: 文/本刊记者 龚寒    字号: T|T    来源:

2004年1月16日,作为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个试点单位,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儿艺”)告别了18年的事业单位身份,变更为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现任总经理刘方平称之为“下海”。

钱从哪里来,如何转变员工的意识,凭借什么做大?这是儿艺的难题,也是全国数千家国有院团正在或即将面临的难题。

 
儿童剧《福娃》首演

2011年5月,中宣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目前中国已有四成、近800家院团完成改制。文化部原副部长欧阳坚表示,除少数按照程序审批需保留事业体制的院团之外,其余院团要力争在2012年上半年全面完成转企改制的任务。

对于国有院团而言,一边是多年来“政府是投资主体,专家是基本观众,得奖是唯一目的,仓库是最后归宿”的老旧模式,一边是6000多家民营院团的激烈竞争,“华丽转身”并不容易。

改革箭已离弦,关键是如何改?以北京儿艺为代表的先行者多年来的探索,或许值得借鉴。

钱从哪里来

据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国有文艺院团演出总场数就一路下滑,1985年为74万场,1990年为49万场,到1994年降至40万场,此后始终在40万场上下徘徊。

与此同时,民营演艺企业2009年全年的演出场次超过70万场,是国有文艺院团的近两倍。从国外看,有的演艺企业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是中国国有文艺院团全年总收入的近5倍。

文化部负责人曾表示,国有院团改革不是“甩包袱”,而是不得不改,不改就会丧失机遇。

关于钱的问题,政府对转制后院团在一定期限内仍然拨付改制扶持资金,并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以控股、参股、并购、重组等方式,积极参与改革。

 
《Hi 可爱》首演,齐秦助阵

2004年,北京儿艺之所以被选为首家试点单位,一是因为人少,只有82人;二是因为有300万家底,相比其他院团,“承担风险能力强”。

改制前的儿艺每年真正来自演出的利润只有20万,其余都靠国家拨款,每年约200万。员工不论干多干少,拿的都是2000元左右的工资。不少演员忙着在外头接拍电视剧和广告。

改制的第一步是由北京青年报社(以下简称“北青”)控股。作为北京第一家市场化的媒体,北青通过内部竞聘,向儿艺输送了一支有冲劲的管理团队,负责市场运作。儿艺首任总经理王颖便是其中一员。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02

从2012年12月开始至今年一月中旬,贺岁档影片成了国产电影的天下。尤其是《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创造了票房奇迹,突破12亿元的总票房使之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国产电影。

更多>> 深度报道

分账之争:中 ...

2012年岁末,超过40余部国产影片扎堆抢占贺岁档之际,一场有关电影票房分账的较量暂时告停。

行走在胶片上 ...

伴随着中国电影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风格的男女演员成为备受观众追捧的明星。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