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慈善,香港人的信仰


2014-06-04 11:35:00     作者: 魏 微    字号: T|T    来源:

慈善的政策引导

慈善公益风行香港,并非一蹴而就。形成如今的风气,有赖于当地政府、社会机构、热心人士的长期推动,使公益概念深入人心。

20世纪60年代后期,香港发生暴乱。香港政府提供社会福利对当时的香港社会起到了安抚作用。香港政府在与志愿福利机构建立“伙伴关系”后,前者对慈善事业一直起到支持、鼓励和推动的作用,现在香港的许多非营利机构,不单在提供服务方面分担了政府的负担,还在财政上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已成为维持社会安定繁荣的强大力量。

香港作为一个多元社会,阶层高度分化,因此香港慈善组织在面对有多种需求的社会群体时,也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将服务拓展到各个角落,建立不同档次的福利设施,使覆盖面更大,受益人群更广。众多的香港慈善组织,用多种形式帮助了当地社会底层人群。

由于香港历史的特殊性,慈善事业经历了不寻常的发展,西方观念的逐渐渗入,使香港慈善西化色彩比较浓厚,尤其在制度层面上,香港借鉴了海外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成功运作模式。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制度的有机结合,成为香港慈善的一大特征。

除了文化传统的因袭,慈善的发展还离不开政策的引导。香港《税务条例》规定,民众捐钱给认可的慈善机构和信托团体可以免税,最少只需捐满100港元善款,多捐则多免。市民如果将不动产、遗产赠送做慈善用途,也不需要交纳不动产转移的印花税,更能豁免部分遗产税。香港政府也鼓励企业参与申办慈善项目,企业捐多少钱,政府也投入相同的数额。港府还善待慈善机构,社会福利署、卫生署会经常有拨款和补贴。

在香港,有一些民间审计师或团队,会对香港全部的慈善资助进行“信誉度”排名。其中,最出名的团队是“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简称“社联”。每隔5年,“社联”会进行一次民意调查,让香港市民选出可信的慈善团体。近年来,“社联”成立的“惠施网”和“明施慎选”等,更是把慈善机构的财务报告提供给公众查询。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6

20年弹指一挥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

更多>> 深度报道

中国经济新未来

随着中国的经济总量越来越大,如今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其GDP绝对值与往昔也不可同日而语。

林毅夫:实现 ...

中国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发达国家、中等发展国家,资源密集型国家、劳动力丰富的低收入国家都带来益处。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