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牛斌
世纪华泰自1988年开始橡胶裂解装置的研制,为天空增蓝、为大地添绿的环保梦想一直保留在世纪华泰人的心底,也是其前行的动力。
公司董事长兼CEO牛斌于1984年下海创业,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见证者、参与者。
1988年,他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塑料裂解工厂,起初经营得很不错。然而,5年后中国政府要求关停落后、污染严重的小化工企业,牛斌的工厂也接到了限期5天内关停的通知。
“我热爱这项事业,不想放弃。”牛斌说。不过,他很清楚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己的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就必须转型升级。
接到关停通知后,他一边为企业思索着新的出路,一边让员工把设备开到极限,以便尽快把剩下的原材料消耗掉。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他的工厂是从事废塑料处理的,而此时产品中出现了铁丝。
“后来我们通过追踪,发现这些铁丝来自于废旧轮胎。”牛斌说。
这成为了世纪华泰事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牛斌敏锐地意识到了其中巨大的市场空间及环保意义,随即让员工寻找新厂房,开始了一段新的事业历程。
此次关停事件,也让牛斌坚定了清洁生产的方向,因此世纪华泰对于新装备的研究、改进,把重点放在了无污染,全自动、工业化连续生产工艺上。这种在当时看来有些超前的理念,为其之后开辟新的技术路径、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奠定了基础。
作为公司掌舵人,牛斌对于经营有自己的理解。
30年,世纪华泰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公司,发展成为能够出口整条生产线的高新技术企业。牛斌清楚,没有原创技术的积累与支撑,这一切都只能是天方夜谭。因此,他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的理念,在科研上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还积极与清华、南开、青岛科技大学等中国著名学府展开产学研合作,借助外部的智力支持,促进企业更快发展。
面对外部投资的进入,比起资金,他更注重的是先进管理体系的引进,及高素质人才与团队的培养。“经营企业,不应该只想着赚钱,首先应该把事情做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牛斌说。他坚信有些事只要做到了,一切就都会有的。
面对创业路上一次次的挑战、难关,他总能凭借自己的毅力、魄力和智慧,在一路追随、陪伴自己的员工的支持下,一次次平静地化解。
对于自己的员工,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他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家人,当“家人”遇到困难,总是不遗余力地提供可能的帮助。对此,世纪华泰的员工们很受感动。在今年6月6日公司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公司员工自发地给老板颁了一个“特殊贡献奖”,纷纷表达了对公司关怀的感激之情。
而从事环保行业这么多年,牛斌的心态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到了我这个年纪,对人生会有很多感悟。人在为馒头、为生计奔波的时候,很难有余力关爱社会、关心行业发展,但是当事业做到一定程度,有了一定的积累,对钱的概念会越来越淡薄,责任感则会越来越强烈。”牛斌坦承道。
也正因此,面对个别离职技术人员违反与公司签署的《保密与竟业禁止协议》将公司技术偷带到其他企业的人,牛斌并没有急着采取法律手段,“环保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业,裂解处理行业产值空间巨大,如果可能,我愿意与大家携手一起把这个产业做大。至于从公司带走技术的那些人,如果他们能够取得成功,那是我所非常乐意见到的。”
牛斌语气平淡的一句话,将他的企业家识见与胸怀展露无遗。
不过,他表示公司对于核心技术是有严格保密制度的,因此担心这些对公司技术一知半解的人急着另起炉灶,可能扰乱整个行业,让社会对这个产业本身的价值产生怀疑,这是他最担心的。
推进中国的自主创新之路,用科技让世界变得更加得清新亮丽,牛斌一直在为此努力,他知道这条路任重而道远。而经历了这么些年的积累,世纪华泰如今已走上海外上市的筹备之路,企业发展可谓是“风景正好”。
但是对于牛斌来说,他表示自己还有一个更大的任务,即培养一个接班人,将公司的事业延续下去。“到那时,我的使命就算完成了。”牛斌笑着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