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弱势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2012-11-09 15:40:27     作者: 梁国勇    字号: T|T    来源:

全球化其实并非新现象,历史上早已有之。但不可否认的是,始于“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的这一轮全球化浪潮就规模和影响而言都是无以伦比的,我称之为“强势全球化”时代。技术上,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巨大进步大大缩短了国家间的物理距离;制度上,日益开放的经济政策为贸易和投资打开了便利之门。以新自由主义思潮为意识形态基础,空前规模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跨越国界,使稀缺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配置,经济福利在世界范围内达到提升。驾驭了全球化浪潮的国家、组织和个人成为赢家,而置身其外者仍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

近20年来“强势全球化”时代一个重要现象是生产能力从工业化国家向新兴经济体的空前转移,而这种转移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以及制造外包实现的。就前者而言,全球产业资本流动的主导方向是从欧美到东亚持续的外资流动实际上重塑了全球产业、贸易、经济乃至财富的版图。仿佛一个巨大的“磁极”,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接纳了巨量的资本、技术和生产能力,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化最大的赢家。没有外资,同样的进步可能也会发生,但其过程将漫长得多。

 
TESCO关闭三四线城市的多家门店,但表示不会放弃中国市场

毫无疑问,外资是塑造“中国奇迹”的核心力量之一,并将持续地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然而,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决定了全球外资流动的总量、结构和方向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而中国外资流入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这些变化和特征对中国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全球金融危机后,产业资本从发达国家到新兴经济体的主导流向呈现弱化趋势。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意味着“强势全球化”时代的终结和一个“弱势全球化”时代的开始:这一方面表现在贸易增长的相对缓慢,更主要地则表现在投资复苏的疲软态势。虽然全球直接投资自2010年开始恢复增长,但复苏的强度明显弱于贸易和产出:2011年全球贸易和GDP总量相对于危机前的峰值分别增长了13%和14%,而全球外资仍然低于危机前峰值约23%。全球外资复苏的疲态表明,对世界经济复苏至关重要的私人投资仍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的确,跨国公司仍倾向于持有过量现金,而非积极投资;相应地,世界范围内公司现金资产累积达到了空前规模。例如,仅苹果一家公司的现金资产即超过1000亿美元,大于很多国家的外汇储备量。

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全球金融危机不仅导致来自发达国家需求的疲软,也导致了来自发达国家投资的减少。以国际直接投资为途径的生产能力转移大幅度放缓,这其中既有经济衰退所导致的短期因素,也有一些具有制度性和长期性的结构性因素。就前者而言,主要表现在经济复苏和投资盈利前景不明朗所导致的跨国公司在资本支出方面的审慎态度;对后者而言,则表现在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的相对衰落,政府和公众对跨国公司生产能力大规模外移负面效应的认识,以及通过相关政策措施力图留住跨国公司投资,促进本土就业的努力。

其次,外资流动向东亚(尤其是中国)高度集中的倾向减弱,并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国际投资主要动机包括:其一,降低成本,提高绩效;其二,从事本土生产或劳务提供,寻求市场;其三,获取品牌和技术等专有资产;其四,获取自然资源。很明显,过去20年生产能力从西方国家向东亚的空前转移与前两者相关,而更主要地是受降低成本、提高绩效的投资目标所推动。中国有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要素(劳动力和土地)供应,有相对高素质、守纪律的劳工大军,有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也有土地供给、劳工权益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独特的制度环境。这些因素的结合,使中国在跨国公司生产选址中大幅胜出,成为国际投资的“热土”。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02

从2012年12月开始至今年一月中旬,贺岁档影片成了国产电影的天下。尤其是《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创造了票房奇迹,突破12亿元的总票房使之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国产电影。

更多>> 深度报道

分账之争:中 ...

2012年岁末,超过40余部国产影片扎堆抢占贺岁档之际,一场有关电影票房分账的较量暂时告停。

行走在胶片上 ...

伴随着中国电影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风格的男女演员成为备受观众追捧的明星。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