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宁夏中卫:“西风口”的沙产业


2011-07-20 15:39:57     作者: 文/本刊记者 翟 颖    字号: T|T    来源:

4月中下旬,我们应邀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采访。为我们开车的司机是一位30岁出头、名叫王文军的年轻人。王文军在银川市一家旅行社工作,父母是住在黄河边以种水稻为生的农民。从小在黄河边长大的王文军饶有兴趣地与记者聊起了儿时的宁夏:“那时河水比现在大,周边大大小小的湖泊连成了串,捕上来的黄河大鲤鱼通身金黄色,挣脱的劲儿可大了,看着就显精神!”我问他见过黄河发大水吗?他说“印象中没有,要是来场大水我们宁夏就给包了,不会让下游成灾。”说完王文军嘿嘿一笑,那神情就好像家家有个能蓄水的大缸。

 
在封锁流沙的方草格中栽种树木是治沙的有效手段

宁夏是个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高达1600毫米以上的内陆省份,缺水制约着宁夏的经济发展。黄河流经的宁夏北部狭长的平原地区,被誉为“塞上江南”。那里水网密集、物产丰富。而中南部山区、沙漠边缘地带则严重缺水,那里生态脆弱、不宜人居,近10年来,宁夏政府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在离水源近的地方建起了移民村。宁夏就是在半是富有、半是贫瘠的状况下艰难地发展着。

陪同我们采访的宁夏宣传部官员张伟为记者没能领略到“塞上江南”最好的景致感到遗憾。他告诉我们,宁夏最好的季节应该是5月中旬到9月下旬。而此时我想的最多的问题则是:宁夏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一路想着,车子已经驶进了银川市西南方的中卫市。

在沙漠中建人工绿洲

中卫市临近腾格里沙漠边缘,处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上,是防沙、治沙开展沙产业的示范市。从中国地图上看,南北偏西走向的贺兰山脉与东西偏南走向的祁连山脉在中卫市交会,因为没有完全连上,所以中间形成了一个数十公里的“丫”型缺口,被称作“西风口”。腾格里、巴丹吉林和罗布泊等多个沙漠生成的沙尘,正是通过这里侵入中国内陆腹地的。

 
大棚水果 翟 颖摄

当车子开到沙漠公路的尽头,放眼望去,沙丘一座挨着一座,下车后向前步行了几十米,我们与正在这里安装滴灌设备的林业生态建设局的高级林业工程师俞立华攀谈起来。他告诉我们:“这里今年新栽种了柳树苗,等这片林子长起来,路就可以继续往前修了。”“沙漠中种的这些树苗成活率高吗?”面对我们的质疑,俞工回答说:“利用缠膜技术不让苗木水分快速蒸发,待苗木发芽后去掉薄膜,配合滴灌技术,成活率在90%以上。”他还介绍说,当地培育的树苗小,成活率不高。现在栽种的树苗都是从河北、山西调来的直径在3公分以上的大规格树苗,秋后枝条就可以长到七八十公分长,再过几年就可用于防风固沙了。据了解,一株树苗的成本加上运费大约20元,前期管理的人工费是每人每天80元,总体成本不高收效却很好,特别是滴灌技术的运用可以充分利用从黄河干渠里抽上的水,从而避免了浪费。有着30多年沙漠造林经验的俞工自豪地说:“近几年中卫加快了沙漠植树造林的速度,不仅生态环境变好了,还吸引了多家企业到我们这里投资落户。”

多年来,中卫人在治沙和兴办沙产业方面摸索出了新的模式。为了激发社会各界治沙造林、兴办沙产业的热情,中卫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鼓励政策,规定不论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在沙区开发建设,给予无偿划拨土地,并由土地管理部门核发土地使用证,林业部门发给林权证,提倡谁造林、谁所有、谁受益。同时,根据国家造林补偿政策,对单位或开发大户在沙区营造防护林、经济林,给与资金补助和治沙贷款贴息扶持。以木浆为原料的中冶美利纸业10年来投入6亿多元,在沙漠边缘种植以速生杨树为主的造纸原料林50万亩,让沙地后退了10多公里;香山酒业、中石油宁夏石化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起了植树基地和花卉基地,经营规模小的几百亩,大的上千亩,在沙海中造出了一个个人工绿洲。

在沙漠中建日光温室大棚,也是中卫市近年来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带领我们参观的中卫市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有独特的自然条件,日照时间长,年均总日照数在2800小时以上,非常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沙地早晚温差大,空气洁净,长成的瓜果甜度大、口感好而且具有病虫害少的特点。”我问大棚的效益如何?当地人告诉我,一个占地约一亩半的大棚的收入,相当于10亩地的收入。“沙地里如何能长出这么好的经济植物?”我在寻找答案,原来他们是将造纸用的废料、树皮、锯末、家禽粪便、豆饼等有机物均匀地搅拌在沙土里,它们在经过充分发酵之后,变成植物最需要的养分。沙地渗水严重,营养成分容易流失,科技人员想出了铺设防渗膜的好办法,运用滴灌、渗灌的技术“多用光、少用水”,使蔬果得以茁壮成长。建设中的沙漠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在未来几年将建成一个占沙荒地1.6万亩、7000多座沙漠日光温室大棚的蔬果产业基地。

示范区推广治沙新技术

近年来,中卫市还通过示范区建设推广防沙、治沙及节水灌溉新技术。沙区陆续建起了优质葡萄示范区、红枣节水灌溉种植示范区、万亩枸杞观光示范区、优质苹果示范区。如今,以苹果、红枣、枸杞为主的经济林产业面积已达82万亩,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通过示范区的建设,推广了防沙、治沙及节水灌溉新技术,总结出了防沙、治沙及产业化发展新模式,为类似区域的防沙、治沙提供了科技支撑,加快了沙漠综合治理步伐。

 
种植防沙林 翟 颖摄

在中国耕地资源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向沙漠要耕地是一种新的尝试。它不仅有效地开发利用了国土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特别是一年四季都能产出新鲜蔬果的大棚和各种种植园还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并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中国著名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在《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曾说过:沙漠是可以征服的。上世纪50年代,中卫人发明创造了麦草方格固沙法,用麦草填塞在沙漠中,形成一米乘一米的小方格连成网状,阻挡风沙流动,使种植在方格内的植物不被风沙掩埋,保住了自己的家园。如今中卫人又围绕着水资源的合理使用,通过科技林业、科技农业推广沙漠种植技术。

一路上的见闻,让我们了解了宁夏中卫市的治沙模式和沙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更看到了多年来宁夏人在“沙里淘金”的努力与坚韧。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02

从2012年12月开始至今年一月中旬,贺岁档影片成了国产电影的天下。尤其是《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创造了票房奇迹,突破12亿元的总票房使之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国产电影。

更多>> 深度报道

分账之争:中 ...

2012年岁末,超过40余部国产影片扎堆抢占贺岁档之际,一场有关电影票房分账的较量暂时告停。

行走在胶片上 ...

伴随着中国电影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风格的男女演员成为备受观众追捧的明星。

微博互动